他抛弃了所有的私欲与功利,静下心来,求解生命的意义(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有幸体验了几日红尘之外的佛家生活。
2013年5月9日,我和宝鸡文理学院张乃良教授受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委托,来扶风法门寺。法门寺佛学院李斌成老师引荐我们拜见了佛学院监院、常务副院长贤空法师,近距离体验并感受了佛家生活,并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李斌成老师本红尘中人,他来佛学院任教已近十年。多年的耳濡目染和用心体会,使他的言谈举止已流露出一丝佛意:神清气爽,和蔼安详,与他交谈有如沐春风之感。
拜见贤空法师之前,我们非常紧张,向李老师请教了基本礼仪,问好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不用握手。贤空法师四十岁出头,个头不高,相貌清秀,温和文雅,以清茶招待我们。茶器精致,茶艺娴熟,自然感觉不是在尘间喝茶的味道。谈话未几,他有法事,留下我们继续喝茶,即飘然而去。李老师告知我们,贤空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还留学美国研习佛学。其实我已从气度上感觉到他的深厚学养。期间我浏览了法师房间的设置,一个书法的大几案,笔墨齐全,案上还有正在写的作品,墙上布列着佛经的书法作品,以及重要人物来法门寺佛学院参观的图片,几乎涵盖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设置及经历,让我们对贤空法师肃然起敬。等法师回来后又交谈了一会,我们就告别离开。
得到法师许可,晚餐和僧人们一起用斋。六点十分我们来到斋堂,斋堂很大,对向整齐的放着几排桌子和条凳,中间是过道,僧人非常守时,几分钟时间全部到齐,法师也在此用斋。每人将餐具整齐的放在桌边,四五个年龄不一的僧人依次到桌边分放食物,等全部食物分放完毕,就可以用斋了。晚餐其实很简单:一个馒头,两勺素菜,一点咸菜,吃来竟是别样滋味。整个用斋过程并不长,没人说话,也没有碗筷撞击的声音,吃完后即离开
。在佛学院我们时不时能碰上佛学院的学生,他们恭敬温和的向李老师问好,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老师也以同礼相还,彼此脸上写满真诚与宁静。晚餐后我们在寺院散步,也有僧人在习经或锻炼,气氛静谧极了。约九点的时候,寺内响起暮鼓,感觉持续许久,那声音先缓后急,愈来愈急,震人心魄,莫非在让我们感知生命的速度?我不能言表。
第二天凌晨四点半,寺院照例“打板”(即起床铃声),僧人开始起床,五点钟在法堂开始早课诵经。我和张老师本想体验一下,但因重重顾虑没有参加,张老师在经堂门外听了半天,我则在舍庐下感慨僧人的勤勉。六点钟下了早课,僧人们排着队来斋堂用斋,早上还多了一道诵经仪式,法师先开个头,众僧合诵两遍,气氛很是庄严。
第二天,贤空法师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辞。让所有人惊奇的是,他的言辞并不冷寂,充满了温暖、关念乃至激情;他的视野也不狭窄,对社会的关注、对国家的挂牵、对生命的敬重让我们感受到佛教乃人间的宗教!
法门寺三日生活体验,不一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但一定会影响我的人生态度和对佛教的看法。学佛已不再是青灯枯坐,佛寺也不是竹篱茅舍,高僧也用手机、电脑,出行也坐汽车,但高僧与我们不同的是,无论怎样的尘世喧嚣,都不能影响他内心的平静与温和。他抛弃了所有的私欲与功利,静下心来,求解生命的意义;佛不冰冷,他关注社会与人生;佛不消极,他对尘世、对生命、对亲人,是另一种爱:佛是一种生活方式!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