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历经朝代变换,或因用途有别,或因建筑各异,而有种种别称:
院:原意为周围有垣,转称为周垣或指有回廊的建筑物,或指官舍等。直至唐代,因唐代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于寺中筑翻经院,成为佛教建筑物称"院"之滥觞。 庵:又作"菴",原为出家及隐遁者所居住的草菴。后世特称比丘尼的住处为庵、庵寺。 堂:又称殿堂,殿宇的意思,与"塔"构成寺院的主体。殿堂和塔庙,合称堂塔。或有依安置的本尊而命名,例如普贤殿、地藏殿;或用来安置祖像及遗骨,如舍利殿、开山堂;也有供日常生活者,例如斋堂、茶堂等;或供法会、修行、讲经说法等用途者,如念佛堂、讲堂、禅堂等。至于形状,除了特殊的情况以外,大部份都为正方形、长方形。 僧伽蓝:略称"伽蓝","众园"的意思,是僧众共住的园林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