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一句话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是说儒家要传儒家之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仁人志士要有宽广,坚韧的心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把传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也正因如此才会死而后已,无怨无悔,也在传道之中完美了自己的生命与价值。过去确有无数仁者,生命流传千古,利益万代。
这是儒家圣贤把传道作为己任,与生命融为一体,成就了儒家文化的深远灿烂;在佛教净土宗,法藏比丘把十方众生的解脱作为了自己的责任,并与他的生命把乃至成佛融为了一体,他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如果不能全部往生他的净土成佛,他就不成佛,因为有这样的责任,他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为众生忍无量苦,终在十劫前为我们成就了清净的极乐世界,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等待十方众生往生,然而,无量众生依旧在轮回中,阿弥陀佛仍时时刻刻在尽他的责任一直在呼唤十方众生:孩子,回家吧,我已经为你成就了一切,你如果听到我的呼唤,但念我的名字,就回来了。
阿弥陀佛把救度众生为己任,把众生的往生作为己任,经过了兆载永劫修行,无量劫都在呼唤,只为十方众生都能往生他的净土成佛。
如今末法时代,众生根机下劣,哪怕世间善法也难以有视为己任的志气,更何况要视为生命一般死而后已;对于佛法,众生又该怎样修持呢?以何作为自己的责任呢?
如果仅简单地说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生生世世修六度万行,普度众生,对末法众生的根机而言,这种所谓的责任是难以与生命为一体的,因为」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未有出离之缘
。 「而善导大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彼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而乘彼愿力,就是一心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末法学佛人,当以念佛为己任,并把念佛与生命融为一体。以念佛为己任,把生命都归于这一句名号,就是听到了弥陀的呼唤,并用心回应了,这样就顺应了弥陀的愿力,具足了往生极乐的功德,。今生决定往生极乐,来世决定成就佛果。
以念佛为己任,自然会行住坐卧,念念不舍,此便是往生正定之业,如此誓必此生,永不退转。
以念佛为己任,时时刻刻就会想到弥陀愿力,想到往生决定,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佛也在念我们,就会安心安稳。
以念佛为己任,因为佛就在名号里,念佛之时就是与弥陀融为一体,弥陀就会在我们的心做工,心中自然也会流露佛的慈悲与智慧,自然能在佛的运作中,普度有缘,做弥陀手足,做弥陀的喇叭。
弥陀以众生往生为己任,与之成佛融为一体,共铸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十方法界共同宣扬,时时刻刻呼唤众生,迎接众生回归净土;众生则当以念佛为己任,以全副生命绝对依靠佛力,如此念佛,与弥陀声声相应,心心相印,愿愿相顺,念念相随,安心等待弥陀迎接。
此生只有往生一大事,而唯有弥陀为众生,除外,更无其它,若不往生,则将堕落茫茫六道,无有出期。
故曰:士不可不念佛,任重而道远,出生死为己任,不亦重乎,往生而后已,不亦远乎!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