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从唐僧取经之事,看正史上佛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三教之争

发布时间:2023-12-31 02:17:26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从唐僧取经之事,看正史上佛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三教之争

在继五世纪中国出现高僧释法显之后,在大唐王朝时期的七世纪中又有一位高僧出现了,他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师,他一生的生活轨迹和主要的攻击和之前的这位高僧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但是形象力却更为巨大。玄奘在公元267年离开大唐的国都长安城开始了西行,当时他排出千难万苦渡过现在的新疆地区和中亚的东部,其中的荒漠和高大的雪山都没有阻挡这位高僧去往印度求取佛教经典的步伐。

在经过十九年后他回到了长安城,当时的太宗皇帝并没有追求他私自出境的罪过反而给了他尊敬和荣誉,让他在长安最大的佛教寺庙弘福寺主持工作。他当时带回的佛教经典经过漫长的翻译和整理一共完成了七十五部之多,这在当时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

。即使在如今这个社会一个人利用先进的翻译技术和词典能够翻译出七十五部著作也是相当困难的。

后来玄奘法师被称为了唐僧或者唐三藏称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的高僧不在少数之所以他能够留名青史这和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是离不开关系的。但是在这部作品中玄奘的形象被塑造的有些窝囊,他的英勇和精神被他手下的大徒弟取而代之。

其实佛教是一个在复杂的印度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宗教,我认为他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个是当时印度崇拜的鬼神之说,另一个是当时在印度社会内相对盛行的哲学论。而佛教中著名的小乘佛教就源自于前者,而大乘佛教就属于后者的范畴内。当时玄奘带回来的大部分都属于大乘经典,而说的直白一些大乘经典其实和纯粹的佛教学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们代表的更是一种哲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佛教的内部开始分化,因为作为一个宗教,首先的条件就是要有鬼神的崇拜,这就好比画家要会绘画,乐手要会弹琴其实是一个道理。

但是佛教徒中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研究过大乘经典之后,在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中发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当时在中国盛行的儒家文化和道教学说中不具有的。这一发现让他们非常的高兴,他们开始脱离佛教最原始的崇拜,从而要把佛教发展成为一个学派。这一点和中国本本土的道教正好是相反的,当时中国是先有的道家学派后来才慢慢合流为了道教。学派和宗教之间的差异看似不大,实则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佛教在传播到中国后,其中的原始佛教受到了本土道教的打击,而以大乘经典为基础的佛教学派又遭到了传统儒家学派的仇视,在此后三家几百年不断的争斗后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包容的局面,这就是儒释道三教的合一。这种局面出现的相对有些突兀,因为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这种合一是不太现实的,我认为第一儒家学说距离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宗教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只要是一种信仰就一定会具有排异性。所谓三教合一其实只是学说之间的包容和理解。

中国的佛教发展在七世纪时期进入到了巅峰期,不过在玄奘之后就有些力不从心,这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佛教在发源地印度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没落的势头,之后再也没有像样影响力的经典出现,而之前我们提到的以大乘经典为主的佛家学派,则因此更受打击,它们在没有新的学说内容支持的情况下慢慢的开始在内部产生了分歧和派别。

其中就有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禅宗,华严宗,律宗等等。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相互的排斥和相互的争斗,而以小乘经典为基础的佛教则慢慢演变成了纯粹的宗教,成为和道教一样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一种思想,这种在民间的流行程度比大乘要强上百倍千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