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汉译为以智慧到达彼岸,是六度万行的六波罗蜜之一,在佛法的修行过程中,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大乘佛法修行的主要内容,但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人虽然多,能真正从心底清楚其功德的人却不多,所以有人对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也仅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从《心经》中来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欢迎大家指正。
网图在《心经》中,讲述般若波罗蜜多功德的原文是这样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是对佛法修行稍有研究的人,对这一段应该不陌生,因为其文字浅显易懂,只要弄清楚其中的几个内容点,基本上就可以了解了,但是,对于这段讲述三世诸佛成就的奥旨,却被许多人轻易放过了,有点遗憾,那么他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心经》所说的,是观自在菩萨的修行法门,也是所有修菩萨行之人的法门,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要在无所得的真理指导下,依仗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能达到彼岸的大智慧,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不依仗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则断然不能有所成就,三世诸佛也不能够获得无上菩提。
《金刚经》中云: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菩萨明白了人、法俱空的道理,自然也就不会再执着于“得”,世间最难的是有一个“我”,如果连“我”都是空的,那我们的心以般若智慧来观照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执着、挂碍之心了,有挂碍,是因为执着于有,执着于物欲、无明而阻碍了自己的真心,从而难以开悟智慧,不得前进。
网图有挂碍则有相,有相则有漏,如果能够修无相之法,一心精进,那么我们的心就不会再被欲望、烦恼等因素牵绊,而产生有所求的一切得失之心,也就再也不会被内在与外在的的各种恐怖所侵袭,永远脱离令人忧悲苦恼不已的颠倒与梦想,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楞伽经》中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世人因为欲望太多,杂念纷呈,所以妄念颠倒,无明层生,远离了自己本来的清静之心,为什么,因为他们太过执着于世间万物的“有”,不知其实是“无”,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业在起作用,如果能够以般若智慧来观照,那么一念不生,顿悟得道,又有何难,所以不能者,在于不能彻底的放下而已,一旦看破、放下,咫尺之遥罢了。
网图凡夫因为被无明遮蔽了本性,所以难以找到自己的清楚心,可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因为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去修行,不但可以成就佛、菩萨,究其根源,所有超生死、入涅槃、度众生、成正觉等一切事情,又有哪一样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所得来的呢?可以说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想要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使自己“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一齐圆满,离开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与修行之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那么我们便不可能观照到我们自性的清静,不可能观照到世间万物的生灭,不可能知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四谛等,其实都只不过是虚妄心所变现而成的,其实都是空的,如果能破除一切“有”的执着,那么本来自现,究竟圆满,一切苦厄度尽,获得无上菩提的大自在。
网图由此可见,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智慧,是诸佛菩萨成就的指引,没有这种指引,则不能觉悟,不能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而出,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从般若而出”,般若如此之重要,你了解了吗?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