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素食的发展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4-05-15 02:20:00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素食的发展与未来

《净土》杂志2017年第4期 文/衲木错

笔者自二〇〇八年筹备“首届素食营销论坛”起,到二〇一五年创办国内第一所专业素食学校——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再到二〇一七年参与筹组世界素食联合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素食文化研究与素食文化传播工作。十多年来,笔者见证了素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时尚风潮的兴起,也历经了素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曲折发展。作为一名素食人,在日常生活中很明显地感受到,我们对于“什么是素食”这类基本问题仍然充满着种种模棱两可的理解。

比如上街去吃素食,除了“蔬食餐厅”与“素食餐厅”让你眼花缭乱、分不清楚之外,鸡蛋、牛奶、葱蒜、蜂蜜等原料烹制的菜品也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素食餐桌上。至于境外“不吃红肉的素食”“不吃菌类的素食”等等,也常见于素食人群的话题中。甚至在二〇一五年,我们开始筹备素食专业学校时,接触了很多与素食相关的方方面面的资深专业人士,几乎每一次请他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素食”时,都回答得含含糊糊。

我想,对于什么是素食、什么是中国素食的大问题,到了该圆满解决的时候了。

素食的标准和分类

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素食,世界素食文化由三个典型代表组成:一是源自传统丧礼文化与修炼养生文化的中国素食,二是印度佛陀年代提出的佛教素食,三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非肉食主义的西方“素食”。

随着佛教在印度的湮灭,佛教素食主义随佛法流布到了东亚和南亚地区,印度的佛教素食所剩无几。由中国传统丧礼和修炼养生的素食、中国化佛教素食、以及南宋末年产生的道家素食三者汇流而形成的中国素食在华人文化圈生机勃勃。西方素食从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动物生命关怀、智慧饮食开端发展到今天,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逐渐形成了以时尚与健康为特征的素食风潮。与此同时,从十九世纪以来,一种介于传统西方素食和中国素食之间的新型素食——“蛋奶素”悄然流行。John Davis在《A History of Veganism from 1806》一书中提到,William Cowherd 在1809建立的“Bible Christian Church”(圣经基督教教会),根据《圣经》中的教义“the promised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流着奶与蜜的膏腴之地)”(Exodus 3:8)大力提倡“蛋奶素”,并认为这是上帝所赐予的食物。中国在二〇〇〇年后也出现了不少接受“蛋奶素”的群体。目前,西方素食、中国素食以及蛋奶素食并存于东西方人群生活中,而中国关于素食的标准一直以来是百家争鸣、各执己见,概念不明、认识不清的情况十分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认识和接受素食文化。基于当前这种情况,对素食的理解和研究、未来发展的预判以及素食文化的推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机构和规范的标准去促进和推动素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素食营销网”二〇一〇年在中国九华山举办的“第三届素食营销论坛”上,就明确提出研讨素食标准的议题,在后续七年时间里每年都在这个议题上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直至二〇一六年第九届(香港)素食营销论坛,基本完成了素食标准的探讨与总结,形成了一个融合东西方素食发展源流与时代趋势的素食划分标准,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新的素食标准将素食分为三类:一、全素(中国素,不食肉及动物产品,且不食五辛);二、蛋奶素(现代素,不食肉,但不戒食蛋奶制品)三、蔬素(西式素,不食肉及动物产品)。

素食营销论坛在进行素食标准划分的同时,发现“素食”在外文里并没有一个标准含义能够对应的单词,例如,英文“vegetarian”是蔬食的意思,与中文里的“素食”含义相去甚远。鉴于中文拼音“sushi”已被翻译对应为日本的标志性文化“寿司”,当时考虑到广东话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度,便提议把“素食”的英文对应单词翻译为广东话发音“soushi”。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广州长洲岛召开的“素食与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七所高校的学者与佛教界、素食界、传媒界的代表们一起再次探讨了素食的标准与推广问题,与会代表全部赞同素食的划分标准,但大部分专家认为,不应受日本寿司翻译的影响,以国际标准拼音“sushi”作为“素食”英文的对应单词比较好,更有利于在全世界的推广。因此,研讨会组织者“世界素联筹委会”最后决定,把“素食”的英文对应单词翻译为普通话发音“sushi”。为了统一对素食的认识、更好地传播素食文化,研讨会提出三类素食分别对应的英文是:

全素(中国素)——Sino Vegetarian

蛋奶素(现代素)——Lacto-ovo Vegetarian

蔬素(西式素)——Plant-based Vegetarian

中国素食的世界梦

素食所蕴含的健康养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不杀慈悲、清净祥和等文化内涵,正契合了全人类文明所共同推崇的普世价值。其所体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正是整个人类得以在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以说,从价值理念的角度看,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世界的素食文化是一致的。而中国素食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积累的地缘特色又在素食世界中独具优势,潜力无限。可以说世界素食的梦想在中国。

辽阔的地域,东西南北的巨大跨度,地形地貌的巨大差异,成就了中国丰富的食材种类,为中国素食“高大上”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多姿多彩的各色菜系与烹调技艺,为中国素食“高大上”提供了精湛的技术基础;传统食文化的独特养生理论,特别是以中医为基础的药食同源理论,为中国素食“高大上”提供了普世的健康基础;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传承培养了大量的潜在消费人口,为中国素食“高大上”提供了庞大的产业基础。所以,中国素食应该有着“得天独厚”与“一览世界”的自信与豪迈。

中国的素食文化,糅合了道家的清淡养生、儒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慈悲不杀,还有对世俗口味的理解包容——托荤(仿荤),这是中国素食中最具特色的一条道路,体现的正是大开方便法门的包容精神。

中国素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动物保护运动的深入,多国在政策上的奖掖与扶持,宗教的慈悲提倡,健康概念的普及以及名人效应等,中国素食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认可,定是可预期的。

中国素食人的努力

早在一九〇八年,西方素食界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素食”大会,并成立了“国际素食协会”(The 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缩写IVU)。目前,国际素食协会的成员数量大约为一百一十个左右,欧美地区占比大约三分之二,亚洲地区约有十几个,国际素食协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西方素食文化,为西式素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相比较而言,中国素食的推广已经滞后很多年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素(全素)在亚洲地区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特别在中国大陆地区,在杨立前、蒋劲松、许成彪、宋渊博等素食文化界、产业界人士的大力推动下,发展尤其迅速,并带动了蛋奶素、蔬素等新型素食的发展。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世界素联”在香港应运而生

。“世界素联”肩负着探索当代中国素食文化传播的规律与方法的重任,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将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素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将中国素文化与西方素食文化共同进行研究与传播,努力为全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精神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当代中国素食文化传播亦面临着不少困境: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以佛教信众为主的中国素食主义者在社会层面进行素食文化传播的主动性、组织性表现较弱;二、一大批非法宗教组织为扩大影响、发展信众,选择素食作为传播渠道,附着伪装,混淆视听,在互联网等社会公共平台大肆传播,其主动性强、组织严谨、手段灵活、影响日渐扩大,对正信素食文化传播的伤害不可低估;三、以“西式素”为代表的西方技术标准大行其道,对传统中餐素食技术冲击较大,加之文革因素等影响,中餐素食技术亟待抢救、整理、挖掘、创新、传承和传播。

在互联网平台影响日渐扩大的今天,正信佛教素食文化传播应正视现实,依托大乘佛法珍爱生命、慈悲为怀等深厚的佛教文化基础,强化组织,规范管理,积极协助反邪祛邪,从强化中国美食的多样性、深化中国食文化的推广、发扬中国传统养生概念与食疗的科学性等方面入手,促进东西方素食文化的交流,深入推进中国素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在推广素食和传播素食文化的路上,中国素食人一直在努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传承饮食文明,传播素食文化”的理念,努力把中国素食及素食文化推向全世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