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经、听经这三件事,时间上应该怎样分配?
问:念佛、念经、听经,这三件事,对一个希望三年开根本智的人而言,时间上应该怎么调配? 老法师答:净宗法门是以念佛为主,念佛不得力,所以才叫你念经,才叫你听经。听经主要是把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能建立了,愿心就恳切了。很多同修说,我的信心有问题,我的愿心不恳切,虽然想往生,那个心总是不切,原因在什么地方?实在讲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真的搞清楚,自然就恳切。所以读经是明了道理跟明白事实真相,目的在此,真的信,真的愿,愿心恳切,经听不听就无所谓,我们的目的达到。读经是修清净心,念佛当然也是修清净心。佛号短,很容易口头上滑过,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打妄想。在初学,功夫很难得力。叫你念经,经文长,一打妄想就念错了,马上就能够警觉到,马上就可以发现。所以用念经的方法修清净心,作为将来念佛的基础,所以念经是念佛的基础,是念佛的前方便,这个我们要晓得,用意在此。 无论用什么功夫,八万四千法门,无论那一门功夫都要摄心,功夫才能成就。不摄心,心是散乱的,散乱心修什么都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得三昧,不能得一心,参禅不能得定,研教不能明白,根本原因在那里?心散乱。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都重视修定,当然这个定功不是很深,总得有一点小小的定功。所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念三年,念三年收心,没有别的!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三年念经,是求其放心而已,放是我们心放在外面,就是散乱的,把这个散乱的心收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收心。让自己心定下来,然后研教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功夫都容易得力了。 所以第一步功夫要收心。古来大德,他们的教学是五年,现在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所以我也打了个六折,三年。还有人问我,法师啊!能不能更少一点,我说更少那恐怕得不到效果了。所以我想三年不能更少了。古人是五年,所以我们至少要用三年的功夫来收心。何况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比起古人差得很远,古人的社会很单纯,风俗淳厚,人心地老实,还要五年,我们今天花花世界,外面的一切都在那里诱惑,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说少过三年,在我看恐怕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想真正成就,要咬紧牙根,好好的先念三年经,念经不求解意,这个一定要晓得。因为念经是修清净心的,如果我一面念经,一面想经里面的意思,清净心就破坏了,就得不到了。所以念经为的是什么?为了修清净心,决定不能想里头的意思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