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夏
在《水浒传》中,小编最喜欢的人物是花和尚鲁智深,其实施耐庵最喜欢的角色,应该也是鲁智深。他一生光明潇洒,自由随性,就像这昏暗世界里的正义使者,给与沉重一击,实在是大快人心!
而鲁智深最后坐化杭州六和塔,也让人意味深长。在第119回里,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信如战鼓轰天,以为是敌人来袭,知道是潮信后会心一笑,想到早前师傅给自己的四字真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他突然悟到了什么。于是“换了一身御赐僧衣,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并留下了遗言:平生不求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我们很好奇,一生好斗的鲁智深究竟悟到了什么,最后可以放下一切平静的死去?想知道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鲁智深的一生。
鲁侠一生,从赠金金氏父女、拳打郑屠到结识林冲大闹野猪林,从五台山落发到二龙山落草,从上梁山到擒方腊……他的一生里,没有蝇营狗苟,没有私欲与杂念。他的出现,真正就是梁山泊上“替天行道”。一个纯粹的正义。有恶便除,眼里揉不得沙子,你看似他一个和尚,刺青、醉酒、杀人、闹事,却不见他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于是有朋友说,他悟到了佛性,但小编不这么认为
其一,他悟到的,是自己一生的使命。他就像佛派来的使者,用他那正直不阿的处世观替梁山、替百姓给一切肮脏恶心的乱世之徒一记重拳。不管过程如何,他做到了,他看清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在打完方腊后,宋江要给他封官,他说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图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可见鲁智深对于功名利禄已然看清,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其二,他悟到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面对钱塘江潮信,鲁智深才体会到人力的渺小,自己一生都想改变这个世道,但是这个世道还是世道,曾经想和众兄弟一般齐心协力替天行道,还这污浊世间一个清白太平。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什么也改变不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看到钱塘江的潮水落下时,领悟什么权力、感情、金钱、仇怨,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在江水落下的片刻一切都将归于宁静。
但是这种感悟却并非消极的,当感悟到这些之后,鲁智深反而释怀,不再执著。虽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自己这一生随心随性,虽然无法改变时局,但自己尝试过,无力?那又如何?
其三,是对于生命的思考。以前的鲁智深,杀一个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因为他没有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经历了攻打方腊的战役后,面对自己兄弟一个个在自己眼前死去,他方知生命的价值所在,也为之前的杀戮重新思考。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
最后,当鲁智深明白自己一生的使命已经完成,而人的力量又是渺小的,他不想再去杀戮,也重新认识到了自己,世道,生命的意义后,他终于参透了师傅给他的箴言,无甚留恋,不如归去。
每日更新,喜欢《水浒》快意恩仇的朋友记得关注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