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除了言语的付出,和大家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意愿也很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要“与时俱进”。
吃饭时,有人想吃大餐,你却想吃盒饭,所以你就告诉他们“我只喜欢吃盒饭,你们要吃你们去吃,我不吃”,这样就影响了大家的情绪,这就叫不合群。
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就是不合群,每次都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决定事物的对与错。有人会找借口说,这是因为我有“个性”,我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这种所谓的“个性”“与众不同”“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的想法,经常断掉了我们人际关系中的最好层面,所以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跟人接触。
如果一个学者,跟农民在一起,用文绉绉的语言讲话是没有用的,就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如果是个商人,全用商业口气跟某个教授讲话,那也不行。
如果是个教授,针对小学生,他必须用小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对大学生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来讲。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教授不同学生,才是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人际交往也是这样。我经常举我们到国外传教的例子,我们进入一个由信仰天主教的人主导的国家,那绝对不能说天主教不好。
天主教也没有什么不好,佛教认为都很好。所以我们会赞美基督,赞美圣母,赞美基督教的伟大,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来自异教,对他们依然这么尊敬。要让他们欢喜,这种赞美不是虚伪的,而是真实的。
他们的思想,他们的逻辑方法,我们都去学习
。渐渐地,大家就有了沟通,已经都是很熟的朋友后,我们再逐步告诉他们,我们所信仰的跟他们所信仰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以前经常说东方人要到西方去,像我是个藏族人,到西方去传教,不能第一次见面就推荐酥油茶有多好喝,而是先要把自己喝酥油茶的杯子洗干净,去学喝咖啡。
哪怕刚开始是牛奶占多数,咖啡占少数,我也得学会喝。我学会喝咖啡,这时候我们有共同的话题了,我才告诉他咖啡非常好喝,但在我的家乡我们不喝咖啡,我们喝奶茶,喝酥油茶,奶茶跟你们的奶茶很接近,但我们的酥油茶就有点不一样了,也不错,你也可以试着喝一喝。我就把酥油茶推销给他了。
在尊重人的情形下,慢慢把自己的东西“推销”给他。佛法如此,物品也如此。任何时候,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慢慢地在认同当中接纳我们。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接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接纳,都是在这个过程。佛陀讲的人际关系是最完美的。
我们无论做什么,一定要有一个目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固然带有私下的目的,但千万不要忘了,重点还是要为了别人的利益。
不管我们所认同的这个东西有多好,如果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和痛苦,也不应该把它强加给人,这就叫利行。
为了让别人得到利益,我们付出了行动,最后让他感受到了,变得很快乐,他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方式。
这里面不带着任何强迫,不带着任何私心,但在付出当中我们的目的统统都达到了。这就是佛教里讲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