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马祖道一生平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03 09:41:06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马祖道一生平的几个问题

  徐文明

  内容提要:本文对马祖道一生平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如其僧腊、早期师承、从学怀让的时间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马祖弘法的四个阶段及其间从学的主要门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祖生平禅宗洪州

  作者简介:徐文明,1965年生,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100875。

  马祖道一(709—788)生平比较复杂,虽然不少前辈学者多有研究,但仍有一些疑点,今略举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与之相关的早期史料有权得舆《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并序》、宗密《圆觉经大疏钞》、《祖堂集》本传、《宋高僧传》本传、《景德传灯录》等,但这些资料大都比较简略,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大,也有相互抵触之处,需要加以考察。

  其一,关于道一的僧腊

  《塔铭》指出道一“夏腊六十”,《传灯录》等踵之,而《宋高僧传》却谓之“僧腊五十”。僧传之说不知何据,或出自包佶之碑,不过-五十腊之说可能有问题。道一卒于贞元四年(788),若五十腊,则应受具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如此其从学怀让最早不过此年,而其开法于天宝元年(742)前,则从怀让之时不过三四年,未免太短,与灯录“侍奉十秋”说相违,且马祖幼年学法,童真人道,受具亦不应如此之迟,故应以六十说为准。

  其二,关于道一的早期师承

  《塔铭》唯言道一“初落发于资中,进具于巴西”,对于他早年的师承语焉不详,《祖堂集》称其“于罗汉寺出家”,僧传则谓其“年方稚孺,厌视尘躅,脱落爱取,游步恬旷,削发于资州唐和尚。受具于渝州圆律师,示威仪之旨,晓开制之端”。

  《祖堂集》之说实是出自《宝林传》,《宝林传》借那连耶舍之口述祖偈谶语,有一首是专门说道一的: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蛭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十方、罗汉皆是一语双关,借谐音暗指马祖家乡及出家寺院;如果般若多罗祖师果有此预言,那肯定是不会错的,假如后人作此预言,也肯定不会错,。因此马祖最早出家于本乡罗汉寺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塔铭》和僧传、灯录都没有提到罗汉寺,这可能是马祖虽然幼年即到罗汉寺,但尚未正式出家,亦或在此时间不长,未遇名师,故略而不言,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后世依此偈语在马祖家乡特意修建一座罗汉寺以应之的可能;不过即便如此,至少在五代时就已经有罗汉寺了。

  马祖早年最重要的师傅无疑是在资中弘法的唐和尚处寂(665—732)。处寂是智诜(609—702)的传人,其事迹流传不多,不过他培养出了马祖道一、弥陀承远(702—792)、净众无相(684—762)三位大师,也是一位出色的佛教教育家。僧传、灯录均谓道一幼岁便从处寂剃落,则其在处寂门下也有十年左右。开元十六年(728)时,他离开处寂,到渝州从圆律师受具戒。圆律师事迹无考,但知他是道一的戒师,道一不仅跟他受戒,还学了不少律学经典和知识。

  道一早年从学处寂和圆律师并无疑问,不过宗密还提出另外一种说法,即他还是无相的传人。《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指出:

  洪州宗者,先即六祖下旁出,谓有禅师,姓马,名道一,先是剑

  南金和尚弟子也。(金之宗源即智诜也,亦非南北。)高节至道,游

\

  方头陀,随处坐禅。乃至南岳,遇让禅师,论量宗教,理不及让,方

  知传衣付法,曹溪为嫡,乃回心遵禀,便住处(虔)州洪州,或山

  或郭,广开供养,接引道流。后于洪州开元寺,弘传让之言旨,故时

  人号为洪州宗也。

  这一说法受到后世学界的重视,杜继文先生指出马祖“师事过金和尚无相”,杨曾文也认为“马祖还曾受法于成都净众寺‘金和尚’无相禅师,后住长松山”,更将其视为“长松山马”。

  尽管无相从年龄上看足以作为马祖的老师,但宗密的这一说法还是缺乏根据的。无相是新罗人,其来华时间,僧传和神清《j匕山录》均称是开元十六年(728),他先到长安,隶禅定寺,后来到达资州,求学于处寂。如此无相见到处寂的时间,应该是开元十七年(729)后,此时马祖已经离开了,两人未能相遇。从辈分来讲,马祖也是无相的师兄。其时无相尚在求学时,根本不可能开法度人,直到开元末年章仇兼琼作镇益州时,才请他出山开法度人,其化众二十余年,与马祖开始度人的时间基本一致,二人比肩而立,并未有师徒关系。

  宗密称马祖是剑南“金”和尚弟子,一则可能是“唐”和尚之误,此书误字不少,二则可能是宗密有意降低马祖的辈分。除了上引一句外,再无更多的原始资料证明马祖曾从学过无相,因而此说难以成立。长松山马应当另有其人,马祖未闻住止长松山。

  其三,道一从学怀让的时间

  道一既于开元十六年(728)在渝州从圆律师受具,其从学怀让最早也不过此年。《传灯录》谓道一“侍奉十秋”,《祖堂集》称其“说法住世四十余年”,这就表明他最早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开法(不过五十之数)。据《宋高僧传》志贤传,志贤“天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如此最晚天宝元年(742)就已经开法了。道一既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天宝元年(742)间离开怀让,正式开法,则他从学当在开元十九年(731)至二十一年(733)间。据现有资料,马祖在佛迹岭至少收了三位弟子,故在此时间不应太短,其始至此山,当在开元末年。而他离开南岳还应更早,当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如此其始从怀让,当在开元十九年(731)。

  其四,马祖弘法的四个阶段

  第一,佛迹岭时期。据僧传,除甘泉志贤外,于佛迹岭从师道一的还有紫玉道通(731—813)、天目明觉(?一831)等。据《传灯录》卷七,智藏“八岁从师”,“遂往佛迹岩参礼大寂”,据僧传,智藏元和九年(814)入灭,寿八十,则应生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其八岁时正好在天宝元年(742),恰是马祖在此弘法时期,如此智藏也是这一时期求学的最早一批门人。而据唐枝《虔州龚公山西堂勅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智藏实于元和十二年(817)人灭,故应生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其八岁时为天宝四载(745),马祖已经离开了佛迹岩,故不将智藏列入。《宋高僧传》昙藏传附超岸传:“释超岸,丹阳人也。先遇鹤林玄素禅师,处众拱默而已。天宝二载,至抚州兰若,得大寂开发,四方毳侣依之。”如此马祖在天宝二载(743)就已经离开了佛迹岭,到达抚州西里山。因此这一时期时间不长,当在开元末至天宝初,具体说可能是开元二十八年(最早始于此年)至天宝二年(743)间。

  第二,抚州西里山时期。这一时期明确来此的弟子是超岸,而且他可能是最早、的。据上文,这一时期的门人还有智藏,唐枝《碑铭》称“年十三,首事大寂于临川西里山,又七年,遂授之法”,亦明言他至西里山投师,不过却说是十三岁始至,与僧传、灯录不同,如此他天宝九载(750)才到抚州,这样马祖在西里山至少住止八年。《碑铭》又言“又七年,始授之法”,就是说又过了七年,才授以大法,这表明智藏20岁时才成熟起来,成为马祖的得力弟子。这是否暗示至德二年(757)智藏20岁时马祖开始移居到南方的龚公山,在智藏的家乡弘法,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石巩慧藏很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门人,他本抚州人,因打猎追逐群鹿从马祖庵前过,受其启发,归人门下。后来他又问西堂智藏如何捉虚空,西堂称其为师兄,故他可能先于西堂入门。另外,大珠慧海在马祖门下地位很高,马祖《塔铭》首列其名,而《传灯录》称其“初至江西参马祖”,此中江西应当是对整个江南西道的略称,包括抚州,并非专门指洪州,故他也有可能是于此时入门。智藏所称的“海兄”不是指怀海,而是指慧海,怀海不论年龄还是当时地位都不足以受此尊称,慧海则年资在智藏之上,在很多时候排名都列第一。这一时期始于天宝二年(743),何时结束则不易判定,至少是在天宝九载(750)之后。

  马祖在西里山尽管可能住止十余年,但在弘法的角度来说,并不算特别成功。据现有资料,明确于此时来投的弟子只有西堂智藏和超岸,最多还能加上石巩慧藏,超岸于后世无甚影响,虽然智藏和慧藏都是一代大师,但数量毕竟少了些,这可能也是马祖后来下决心南下龚公山的原因之一。

  第三,南康龚公山时期。从佛迹岭到抚州很近,首次迁移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安顿首批弟子,故而移入经济发达一些的江西。马祖从抚州南下南康的原因不明,或许和始于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有关。另外,其得力弟子智藏为南康郡虔化人,智藏后来还在此长期弘法,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的门人有伏牛山自在(741—821)、鄂州无等(749—830)、盐官齐安(约750—842)、百丈怀海(749—814)、药山惟俨(745—828)等。据僧传本传,自在先从径山道钦出家,于新定受戒后于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如此其始到龚公山当在上元元年(760)后。据《宋高僧传》卷十一《唐鄂州大寂院无等传》:

  释无等,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负志卓荦,辞气贞正。少随父官于南康,频游梵刹,向僧瞻像,往即忘归。既作沙门,遇道一禅师在龚公山,学侣螳慕。等求法于其间,挺然出类。

  无等少时即随父到南康,且幼慕佛化,故其出家当在早年。其遇道一于龚公山,或当在其十岁左右,即约乾元元年(758)时,而此时龚公山已是“学侣蚁慕”、门庭隆盛的景象,这显然不同于初期“峰岫间魑魅丛居,人莫敢近,犯之者炎衅立生”的旧貌了。因而马祖最初行化龚公山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这是能够加以推测的最早时间。

  据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碑》,“元和末,师春秋已逾七十矣”,如此其生年当在天宝十载(751)前。齐安幼年好佛,当年受具,“后闻南康之龚工山大寂大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裹足振锡,不日而至”。如此他应当在二十岁后到达南康,时间最早是在大历初年。应该说,齐安前来时已经到了马祖龚公山传法的末期;

  百丈怀海(749—814)也是属于这一时期。据《景德传灯录》卷六: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廿岁离尘,三学该练。

  属大寂阐化南康,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禅师同号入室,时二大士

  为角立焉。

  又据《宋高僧传》卷十《唐新吴百丈山怀海传》:

  释怀海,闽人也。少离朽宅,长游顿门。禀自天然,不由激劝。

  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虚往实归,果成宗匠。

  二书皆云怀海于南康投师,僧传甚至称是“始化南康”时即至,南康投师有可能,始化即至则未必。从陈栩《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来看,没有明言怀海于何时参礼马祖,但是也没有否定其南康时前来的可能。据《塔铭》,怀海寿六十六,腊四十七,则应于十九岁受具,即在大历二年(767),此后他又到庐江浮槎寺阅读藏经数年,然后参大寂,如此仍有可能于大历八年(773)前到龚公山。

  药山惟俨(745—828)也是于此时从学。他“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如此他从马祖肯定在大历八年(773)前。因而他也是在龚公山从马祖问道的。

  马祖到龚公山最迟始于大历二年(767)。据《塔铭》,“又至于处(虔)之龚公山,……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于禀奉”,此“裴公”即裴请,此年任虔州刺史。

  这一时期当结束于大历八年(773)。据《塔铭》,“大历中,尚书路冀公之为连帅也,舟车旁午,请居理所”,而据《唐刺史考全编》,路嗣恭于大历七年至八年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史。又据僧传本传,“大历中,圣恩溥洽,隶名于开元精舍。其时连率路公聆风景慕,以钟陵之壤,巨镇奥区,政有易柱之弦,人同凑毂,禅宗戾止,降祥则多,顺而无违。”如此道一是于大历八年(773)度僧时隶名虔州开元寺,结束了长期为私度僧的日子,此后又为连帅路嗣恭请到江西首府钟陵。正因为马祖先隶名于虔州开元寺,才有后来建中中诏僧归所隶,鲍防密留不遣之说,;若是隶名洪州开元寺,则无此事,由是也可证大历八年度僧时马祖尚在虔州,是年末移居洪州。

  第四,洪州时期。

  这是马祖传法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钟陵为江西首府,所谓“巨镇奥区”、“人同凑毂”,在这样一个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传法,其影响自然不同。这也表明马祖禅风的某种程度的转向,从山居转向都市,从独立自修转向与官方的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转变是及时和必要的,没有这一转变,恐怕就没有后来洪州宗的极盛。

  这一时期前来学法的弟子最多,有资料可考的也最多。著名的有章敬怀晖(756—815)、兴善惟宽(755—817)、汾州无业(760—821)、芙蓉太毓(747—826)、五泄灵默(747—818)、南泉普愿(748—834)、庐山归宗、东寺如会(744—823)、茗溪道行(752—820)、天皇道悟(748—807)、大梅法常(752—839)、云秀神鉴(?一844)、南岳永泰(761—829)、华严智藏(?一835)、九井玄策(?一854)等。

  这一时期共十五年时间,是马祖弘法最为兴盛的阶段,也是洪州宗得以成立的阶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