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广深佛三地高新区同步扩容提升

发布时间:2025-01-09 02:17:26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广深佛三地高新区同步扩容提升

南都讯 一周前佛山市召开了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发展大会,佛山市市长朱伟向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区的区长授予园区管理局牌匾,全面开启了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发展的新格局。

无独有偶,就在3个月前深圳市政府也正式公布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深圳高新区已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扩容至159.48平方公里。广州也有所动作,今年3月份黄埔区发布招标公告,计划将广州高新区下属的广州科学城从37.47平方公里扩容至144.65平方公里。

广州、深圳、佛山,大湾区内三大城市的高新区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同样扩容提升的行动,这是为什么?

答案就在刚刚公布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两份文件里(以下分别简称为《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

二十多年

从工业园变成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而《行动计划》则提出,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支持专业性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省级高新区。

上述两份文件均提及“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而这正是上述广深佛三地同时扩容的背景。

这三个高新区中,广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均成立于1991年,佛山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这三大对象均为上世纪90年代成立,至今已经运作了20多年,尽管三者园区面积不同,但这期间三者都从最初的工业园逐渐长成本市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

在发展成绩方面,深圳市高新区以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1%的GDP,诞生了全市约14%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成果最为显著、创新氛围最为浓郁、创新环境最为优越的区域之一。

而广州高新区的科学城则吸引了超过13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占广州市四成、黄埔区八成,全市先进制造业一半、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都落户在这里。

作为佛山高新区集聚了全市大部分的先进制造创新资源,拥有全市38%的高新技术企业、71%的国家级孵化器、51%的上市与新三板挂牌企业,R D投入强度7.9%。在产业构成方面,佛山高新区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光电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王胜光认为,以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前身)为标志,国家高新区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这期间全国半数地市都设立了高新区,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高新区已经达到169个(2018年底数据)。

他表示,如今各地国家高新区地域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上也从过去仅仅作为一个工业园变成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国内专利产出的约40%、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40%-50%都在这里。国家高新区已经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和主引擎”,而这也是包括本次广深佛三地高新区扩容后要做的事。

整合提升研发科创平台

成扩容提升主方向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高新区要力争带动大湾区内地实现R D占GDP比重达到2.8%。

此外,今年3月份省政府公布的《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科学城、通过分园等形式将区外科学城整体纳入,新建的高校院所及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在国家级高新区布局。

提升研发、增加科创平台和资源的布局正是本次广深佛三地高新区扩容提升的出发点。

在此前公布的《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招标公告》中,广州市黄埔区明确提出,科学城未来将建成大湾区重要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帮助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此,扩容后的科学城要构建以PNP(广州)国际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际化垂直孵化平台,建设科学大道—开创大道、黄埔东路新经济走廊。

资料显示,PNP(全称“PlugandPlay”)是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科技创业加速器,专注于打造全球化科技创新生态平台。去年10月31日,PNP公司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归谷科技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PNP(广州)国际创新中心,选址就在科学城。这一项目将帮助科学城对接全球科技资源,吸引全球优质创新项目落地。

而细看《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通过扩区将原本散落在各区的研发单位和科创资源整合在一起也是一大特点

通知显示,扩容后的深圳高新区将包括科教资源集中的南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核心的坪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的龙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完善且孵化载体较为集中的宝安园区、以改造更新提升产业能级的龙华园区,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发展布局。

深圳市已经明确,后续将整合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创新资源,在深圳高新区各园区优先布局大学、科技基础设施、应用基础研究机构、诺贝尔奖科学家领衔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深圳高新区集聚。

而在本次佛山市对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区授予园区管理局之后,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的布局和管理体制也全面完成,原本分散在五个区里的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海)转化医学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也将正式整合在一起。

一区多园管理体制

如何协同成后续看点

《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均提出,要探索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这一表述也点明扩容提升后的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国家级高新区后续面临的管理难点:一区多园的架构下,高新区和各个园区所属的行政区两层架构之间的分工、衔接和磨合需要重新梳理整合。

这一难点在较早实现“一区多园”布局的佛山高新区发展历程中已经有所体现。

在1992年佛山高新区成立之后先是落在南海区狮山镇,此后又慢慢扩充到了三水、禅城、顺德、高明,逐渐形成了“一区五园”的布局。但在这种布局下,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对分布在各区的“五园”实际上未能形成有效统筹,很大程度上各个园区仍完全由所在地的区委、区政府直接管理,这种较为松散的体系导致五个园区在产业规划和实际发展中未能互相协调,无法形成合力。

正是因为这一问题,佛山市才在去年发布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并于今年正式召开了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发展大会,提出“市统筹、区建设”的思路,在行政区划、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主体责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整加大对全市园区的统筹力度,做实五区园区,进一步发挥五区园区的作用,激发五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本次扩容后才形成“一区多园”布局的深圳高新区也格外重视管理体制的协同问题。

在今年4月深圳市印发的《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市级高新区管理机构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标准编制深圳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考虑各片区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按照各有侧重、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推动各园区协调发展,形成各园区独具特色、专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新布局。

相比之下,目前仍在编制规划的广州高新区科学城片区未来将如何加强和其它园区的管理协同也格外值得关注。

在本次扩容之后,科学城片区将成为整个广州高新区各园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超过了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等园区,而面积的扩大是否能让科学城发挥核心作用,带动整个广州高新区一起前进,将是未来的一大看点。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魏凯

请扫码收听南方都市报和粤海地产联合出品的王牌音频节目《湾区财富3分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