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算是真念佛

发布时间:2024-06-11 02:17:38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算是真念佛

净空法师:怎样才算是真念佛

节录《地藏经玄义》(第十七集) 1998/12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4-0017

天台家讲「六即佛」讲得好,我们今天是在哪一个阶段?「名字即佛」,我们是在这个阶段,我们是名字。名字位中,说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还是要搞生死轮回。这就讲你虽然讲得好,你读得多、听得多、看得多,现在人讲你是佛学博士,你是个佛学家。佛学家、佛学博士有什么用处?有解无行,无济于事。还是天天造业,起心动念造业,言语造业,行持造业,身口意都在造业,决定不能免除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不是说我懂得好多佛法,我造的业将来就可以不受报,没这个道理,还是要受报。恶因有恶报,善因有善果,哪有不受报的道理?不受报的人是什么?不造业就不受报。你造业,你就决定免不了果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清楚、要明了。

入到「观行位」,那就好了

。观行位是真干,佛所说的道理我明白了,明了之后马上去做,依教奉行,绝不违背,这就入观行。观行就是你功夫得力了,没有观行,怎么修,功夫不得力。所以是修禅不能得定,别说开悟了,连定都得不到。念佛,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所谓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有入观行位,是名字位中,有名无实。所以我们今天希求的,我们不敢求太高,太高做不到,观行位我们必须要争取,不入这个位次,我们念佛不能往生,你说这个多重要!观行功夫得力,就能够证得功夫成片,在念佛法门里面说,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乱的浅者,不是深;但是有这么一点功夫,就决定得生净土,这是净土的殊胜。其他法门不行,其他法门观行也不管用,观行位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要再提升一等是「相似位」,相似位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你说这个东西多难!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观行位就行了,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净土法门之所以能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自己起码要有这个功夫,再就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才能超越三界往生净土,道理在此地。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不是完全靠佛力,你自己还得有点基础,没有基础佛力加持不上,自己一定要到观行位,名字位佛力加持不上。

观念真的改了,从什么地方改起?我常常提醒同修,过去念念都为自己,现在念念为众生,这是个关键,就从这里改。从前样样是不如意,怨天尤人,现在知道回头反省检点,知道自己一生的际遇都是自作自受,佛家所谓是「回头是岸」,真的回头了。佛在一切经里头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老老实实把佛的教诲做到。受是接受,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些教诲我接受了,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说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不但在事上不做,念头都不生。佛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人事物贪瞋痴的念头都不起,这叫作观。

但是烦恼习气无始劫养成的,时时刻刻它会起现行。这种念头才一起来,你就得用功夫对治,念佛法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第一个念头起来了,或者是贪心、或者是瞋恚心起来了,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名号取而代之,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这个念佛功夫就有力量了。烦恼断不掉,但这句佛号能把烦恼控制住,才冒出来,马上就压下去,这正是佛家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想起来了,觉是你的功夫,不能迟,第二念就压下去了,这样才能够往生。这种功夫要绵绵密密认真去做,一不做烦恼就起现行,就随顺烦恼。

功夫做久了,在一般同修们,如果你真干,三个月就有效果,你会感觉得你自己身心愉快,烦恼杂念少了,智慧多了,增长了,六个月就有很显明的效果。我们今天自己没有长进,原因是什么?没做。一天到晚还是随顺烦恼,不知道用功,以为每天在念佛堂念几个钟点,那行吗?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真下功夫,真正放得下,真正提得起。放下贪瞋痴,提起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佛法,圆圆满满丝毫都不欠缺,功夫才能得力,才能产生效果,才能够得佛法真实的利益。《无量寿经》上讲的「住真实慧」,这就是住真实慧,念头才动,佛号就提起来,那就住真实慧了。观行,「借事为观」,实在讲《华严经》末后一大段,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清凉大师讲的「历事炼心」,历事炼心就是此地讲的借事为观。真修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在修观。

【以导执情】

『导』是疏导,疏导我们的分别执着,疏导情执。情执是迷,情叫迷情。《楞严经》讲得好,一个情、一个想,情多的人往下堕落,想多的人往上超升。想就是观想,是属于慧;情是迷,世间人都向往多情。多情是三恶道,他不想出头,情执那么深,在佛菩萨眼睛里面这个很难度,这是恶道众生。现在在这个世间时间很短暂,转眼他就要去恶道了,唤都唤不醒,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你自己不觉悟,所以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我们这一生得人身,来干什么的?来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吃苦受罪是应该的,是我本分的,令众生离苦得乐是我的工作,是我应该要做的,你把念头这么一转,你超凡入圣,这个思想是佛菩萨的思想。

念念为自己,念念为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是三恶道的观念,这是极大错误的观念。我们在经教典籍里看到,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大彻大悟,福慧双修,他为什么不享福?甚至于他为什么不想改善自己生活环境?不是他不能,不是他做不到,轻而易举,这无非是大慈大悲,做榜样给我们后学人看,让我们在这里面大彻大悟。我们以真正体会到,佛在入灭之前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家常讲「比丘常带三分病」,什么病?吃不饱、睡不好,饿病。为什么叫你常带三分病?时时刻刻有警觉性,生活过得太富裕,警觉心没有了,很容易随顺烦恼造作恶业,不容易出离。所以真正想出离,我们必须要下定决心,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年寒暑不是很长,咬紧牙根,听佛的话,过一点苦日子好,一定有好处。

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生活种种享受,没有羡慕之心;纵然我们有能力也能享受,决定不干,那绝不是好事情。纵然你自己有道行、有定功、有智慧,可以做到事事无碍,问你有没有慈悲心?如果有慈悲,你就要给现在人、后世人做好样子。什么叫好样子?对他有利益的样子。有利益的样子就是苦行的样子,就是过一个平常生活的样子,平常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把水平降低,低到这个世间一般贫困人的水平,这个好!这是真正大慈大悲。最近我们有个机会,有些同修发心帮助我们建道场,我跟他讲我们道场建小茅篷,不要建豪华的殿堂。我们的生活愈简单、愈朴实,心愈自在。道场建得富丽堂皇,容易起贪心,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了,因为我这个地方不错,像皇宫一样。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不想去,我这个地方不比你差,岂不叫大错特错了!简简单单的小茅篷舍得容易,没有留恋的心,生活过得清苦一点、简单一点,对这个世间贪爱的心就减少,求生净土的意愿就增强。

不仅为自己,也为众生着想。在家、出家多少修行人,看我们的样子,看我们的行为;我们这些修行人,看祖师的样子,看佛菩萨的样子,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当年在世,一生当中都是守住「随缘而不攀缘」,我们今天也要遵守。随缘,缘殊胜,有的时候也找麻烦来,也变成障碍。所以一定要晓得福报太大了、太多了,给一切众生去享,自己决定不可以享福。享福不迷是诸佛菩萨再来的,那个决定不是凡夫。但是诸佛菩萨在今天也会示现苦行,也不会示现去享福,这才是大慈大悲的示现。

底下讲方等、名号,方等是讲经的名字,普贤是讲人的名字,没有一样不是表法,都可以借它来做观行。我们平常念佛菩萨名号,这当中有没有观行?如果没有观行,念佛菩萨名号是「名字即位」念佛;如果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与无量觉相应,这就是观行念佛。阿弥陀佛名号,要从它的意思来说就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的意思,念这句名号是无量觉。念了之后,在这一天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要觉而不迷,真念佛了,你这一句佛号管用了。如果接触六尘境界,顺境起贪心,逆境起瞋恚心,那个佛号有什么用处?岂不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吗?管用、不管用就在你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能不能提起你的觉观。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要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来,「释迦」是仁慈,我们对人对物要仁慈;「牟尼」是清净寂灭,对自己心地要清净、要平等,清净平等是对自己。时时处处根尘相接之时,能不能提起自己仁慈的心、清净的心?果然能够提得起来,你是真正念释迦牟尼佛。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怎么不是我们观行的方法、作观的因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