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学《坛经》,长智慧,去烦恼,求幸福。
一、《坛经·疑问品第三》经文(系列之三)
……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二、经义“人生君”试解
本号前文谈到,六祖的俗家弟子韦刺史询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事,惠能做了详细解说。此段经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解释。
“韦使君啊,您只要常行‘十善’,何须刻意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断除‘十恶’之心,没有佛会迎请您到极乐世界。
假如您了悟了超越生死的‘顿教’法门,刹那间便可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反之,如果不悟佛法正义,只求念佛往生,那就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啊!
惠能我现在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移到大家眼前,让大家一睹真容,何如?
众人一听此言,赶紧行礼道:“若能在此处见识极乐世界,哪里还用追求往生?愿您发大慈悲,让我们见识见识西方极乐世界。”
六祖说:“如果把人比做一个城邦国,肉身就是城墙。这个城邦国有内、外两重门,眼、耳、鼻、舌、皮肤是外城门,意识是内城门。通过内、外城门“城邦国”实现了与外界的沟通与接触。
“心是这个城邦国的王宫,性是居于王宫的国王,国王统领一切事务。所以,“性”在城邦的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性”去城邦将一团糟,并最终要走向灭亡。即,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亡。
”总之一句话,居于‘心地’的‘性王’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求佛要“明心见性”,要向自性求,不能向身外求。
“自性蒙蔽了就是众生,自性觉悟了就是佛。发扬出自性慈悲,当下就是观音菩萨。发扬出自性喜舍,当下就成势至菩萨。能驻于清净自性就是释迦牟尼。顺也好逆也罢,永远积极面对每一天、堂堂正正活好每一刻,这就是阿弥陀佛。
“佛经里讲,我们与西方极乐世界相隔着须弥巨山,道路上水深浪激,毒龙鬼神挡道,地狱鱼精鳖怪阻拦……
“这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佛经所讲的这些去极乐世界的种种困难都来自你的自心、自性。人、我分别心就是此去极乐的须弥山,邪心就是海水,烦恼就是波浪,毒害有情之心就是恶龙,虚妄之念就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也就是说,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去邪心、息妄念、戒贪嗔,以至消除人我分别心,用正见对治愚痴……。经过了诸如此类的修自心、养自性,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心无怨艾地承担起人生责任,西方极乐世界就离我们不远了。
“爱学习的你们!总的说来,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需要明心见性,自心觉悟、内证自已那个我们佛教界称之为“如来”的清净本性,或称作绝对真理。
“用这种清净本性或绝对真理指导自已的观念、看法以及日常生活。这样就能打破欲望枷锁,根除贪嗔痴三毒,消除一切罪业。让自己内外明彻:于内,对人生苦难、生活坎坷看得开、过得去,从容淡定,坦坦荡荡;于外,圆融通透,豁达大方,随缘和乐。
“这样的生活境界,不就相当于西方极乐世界了?或者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反之,不如此修行,怎么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大众听六祖这一通言语,当下豁然开朗,顶礼再拜,都言善哉,并齐声诵道:“祝愿天下众生,听闻此语一时开悟
三、启示“人生君”试评
此段经文的重中之重大约就是“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真正理解了这段经文就读懂了六祖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看法。
1、何为“自心地上觉性如来”
这段经文的第一个重点难点是“自心地上觉性如来”。
何为“如来”?
在佛学里,如来、“如如”、“真如”、“法性”、“实相”、“法界”、“胜义”都是近义词。从佛学的角度来说,这些词的意思大约相当于“人生绝对真理”、“不可用理性思考言说的真理”、“那个清净不动的世界本体”等等。
这些词意思广泛、难以言说、略带神秘。在“人生君”看来,就人生层面、幸福层面来说,这些词的意思大约相当于:人生实相、生命本质之意。
这里的“人生实相、生命本质”又是何意呢?
在“人生君”看来,“如来”所指的人生实相大约相当于:人的肉体、功名、财产是因缘聚合体,人的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关系也是一个因缘聚合体;既然是因缘聚合体,那就必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有生有灭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必然是一个逐渐“变坏”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的肉体、功名、财产、爱情、友情、亲情等我们俗人非常看重的、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个过程,尤其要命的是,都是一个逐渐“变坏”的过程。
这恰恰是我们俗人谁也逃不掉的“人生实相”、“生命本质”,也是“如来”、“真如”、“如如”等的世俗意义。
了解了“如来”之意,“自心地上觉性如来”就好理解了。大致来说,此语相当于说,发扬自心智慧体悟到人生实相、生命本质。
或者说,人应该用自心的理性能力、思维能力来透彻了悟生命本相、人生实相,要敢于直面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一个过程,终究都要逐渐变坏,都要烟消云散。
当我们提前客观冷静地意识到了这种悲凉的人生实相,尤其是打心眼里接受了这种不美好的生命本质时,当我们真正面对这些迟早要来的、不如意的人生经历时,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多一份从容,少一丝慌乱?多一些淡定,少许多痛苦……
2、何为“外照六门清净 ”“自性内照”
当然,不是说,体悟到了这种称作“如来”的“人生绝对真理”“人生实相”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就可解脱烦恼、实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境界了。
体悟“如来”是迈向“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步,不是最后一步。体悟“如来”后还需要将这种“人生真理”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念一动之中。
也就是说,要彻底解脱烦恼还需要将这种真理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与观念之中,让自己一切的语、默、动、静都笼罩在这种人生实相之中,要用这种绝对真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这大约就是六祖所说的“外照六门清净”“自性内照”之意吧?
“如来”既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了,又是自己待人接物的精神底色了,于是就可以做到六祖所谓的“内外明彻”了吧?
做到了“内外明彻”,自然就能做到 “ 三毒即除” “能破六欲诸天”了吧?而这一切的结果,在六祖看来,现世生活就“不异于西方”了。烦恼也就可以彻底解脱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就达到了。
3、小结
总之,在六祖看来,“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个地域性所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真正的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而是在现世人生中体悟到人生真理、生命实相,用这种人生真理、生命实相指导自己的世俗观念与生活。
用我们俗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活的智慧,活得通透,活得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了这些观念作底色,人就可以对治掉大部分人生烦恼,过一种圆融、豁达、冷静、淡定、从不慌乱、绝少痛苦的人生。这样的现世人生不就等同于“西方极乐世界”了?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