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彻悟大师语录新白话版5

发布时间:2025-01-04 02:19:55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彻悟大师语录新白话版5

知道小而不知道大,能见近而见不到远,这是众生的常态啊。如阿弥陀佛,对于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道啊。佛在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遍为恶世界的苦难众生,发起四十八种大愿,并久经长劫,依愿修菩萨行,舍弃金转轮王位,国家城邦和妻子眷属,头目脑髓,不知有几千万亿次,这只是万行中内外财布施的一行啊。这样忍别人所不能忍的,行别人所不能行的,圆修万行,力到极点功到纯熟,庄严成就凈土,自己成就佛果,分身无量,接引众生,方便摄取教化,让他们生到净土。那么如果是为一人,众多人也是一样;如果是为众多人,一人也是一样。若是以众多人的角度来看,佛就是普遍为一切众生啊;若是以一人的角度来看,佛就是专为我一人啊。契合自性的大愿,是为我发的啊;长劫大修行,是为我修的啊;极乐四净土是为我庄严清净啊;法报化三身是为我圆满啊。甚至时时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相,全都是为我啊。我造业时,佛就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就救济我;我皈命时,佛就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就加持我。佛之所以用种种的方式为我,不过是要我念佛啊,要我往生啊,要我永远脱离所有苦,广泛的受用法乐啊,要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到一生成佛而后已啊。噫!佛的深恩重德,不是父母可比的,哪怕是天地都不足以比喻佛恩的高厚了。没有听到开示,哪里知道这个意义;没有读过佛经,哪里明晓为个道理。从今以后,已经知道了,只有竭力精修,一生诚敬,拼命念佛而已,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一切众生,被“利钝十使”所驱使,久经长劫,轮回生死,受大苦恼,不能出离,可悲啊。所谓十使是什么?就是身、边、邪、见、戒,这是五利使,因为发起轻便容易。所以贪、瞋、痴、慢、疑,这是五钝使,是在利使的基础上生出来的,是相对于利来说的。这利钝十使,存在于众生身上或多或少,各有偏重。如果带着十使修道,只会增长邪见烦恼,决没有相应的利益,如要断灭十使实在太难。因为这十使,在四谛下分布三界九地,有八十八使见惑,八十一品思惑,而要断灭见惑,如断四十里宽广的流水,何况思惑呢?如果见思二惑,毫发没有断尽,分段生死,就不能出离,这就是所谓的竖出三界啊,太难太难!然而这十使,总的叫做众生知见。古大德认为众生知见,须要用佛的知见对治。所谓佛的知见,就是现前没有妄念的灵知啊。然而这灵知,不能单独自立,必须随缘生起,不随佛界的缘起,便随九界的缘起,除了十界外,没有别的缘起。要随佛界的缘起,不如以信愿心,持佛名号

。但信的可贵在深,愿的可贵在切,持名的可贵在专勤。果然以深切专勤的心,信愿持名,就是以佛的知见而为知见。也就是在念念中,以佛的知见,对治众生的知见啊。十使心中燃烧,只要设置一信愿持名的心,就转变众生界的缘起,化为佛界的缘起,这在修道门中,就是点铁成金极妙的法了。只须要勇于担当,久久不变,保管金台可以坐等,宝莲不久来迎,于是从这个凡圣同居土,生到那个凡圣同居土。横出三界,比那竖出的,不也省力多了吗?

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治),没有什么病不能治的;是如意珠王,没有什么愿不能满足的;是生死苦海的慈航,没有什么苦不能度的;是无明长夜的慧灯,没有什么黑暗不能破除的。只要一入耳根,就是有缘,只要能有一念信心,便可以相应。信心果然真诚,愿不特意发而自然发起。只将这信愿二法,常存在心中,如忠臣尊奉英明皇帝君的密旨,孝子领受慈父的严命,牢记不忘,作为第一件要紧的事。不论处在什么境界,静的、闹的、闲的、忙的,多念少念,总之都是往生的正因,但只怕把这事当作似有似无罢了。我们从无始大劫以来,长久在轮回中,怎么能永远不发起求出离的心,修向道的行呢?都是荒废在因循守旧,败坏在懈怠懒惰,所以常在生死中,受大苦恼。如今听到持名念佛的简要法门,如果还是依旧不改,安于现状,可算是第一等没有血性的汉子了。

所谓执持名号,就是紧紧握住铭记在心的意思,也就是牢记在心而时刻不忘啊。稍有一念间断,就不是执持啊;稍有一念夹杂,就不是执持啊。念念相续不断,没有夹杂没有间歇,是真正的精进。精进不休止,就渐渐进入一心不乱,圆满成就净业了。如果达到一心不乱,仍然继续精进不止,那就将要开启智慧,发启辩才,得到神通,成就念佛三昧,甚至种种灵异瑞相,都现前了,如蜡人向着火,薄的地方先热透了。但不可以预先存有什么效果的心,只应当致力于一心不乱罢了。一心不乱,是净业的归宿,净土的大门,如果没有进入这道门,终究不是很稳妥,学净业的人可以不努力吗?

修习一切法门,贵在明了宗旨。今天的人只知万法唯心造,不知心在万法中;只知心外没有佛,不知佛外没有心;只知无量归一,不知一能生无量;只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河大地。那么既然不知心在万法中,难道真的知道万法唯心吗?既然不知佛外没有心,难道真的知道心外没有佛吗?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分离就是两边受损,合起来就是双美啊。所以念佛的人,必须以唯有佛与净土为宗旨,如果唯有佛与净土的宗旨不明了,那么唯心的真义不成就。果然透彻唯心的真义,那么唯有佛与净土的宗旨自然成就。既然成就这个宗旨,那么一句所念的佛,所生的净土,全体大用,横遍十方竖穷三世,单独一体全都是真,包罗万象没有内外。所念的既然如此,能念的也一样,所谓以实相的心,念实相的佛;以法界的心,念法界的佛。念念都是绝对,念念都是圆融,因为是绝对,全超一切法门没有对等的;因为是圆融,全收一切法门没有超出其外的。这叫做法无定相,遇缘就是宗旨,兴起繁多的大用,有举动必定全都是真。一句阿弥陀佛,须这么信,这么念,才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啊。

众生与佛不分别,平等共有的,只是这现前除去妄念的灵知罢了。诸佛因为随了觉悟清净的因缘,悟了又悟,净了又净,觉悟清净到极点,所以他们的灵知横向遍满纵向穷尽,广大无边啊。众生因为随了迷惑染污的因缘,迷了又迷,染了又染,所以他们的灵知局促狭窄,微小陋劣啊。然而即使这微小的灵知,与诸佛广大的灵知,本体不是两个,丝毫没有差别。假使它能随了觉悟清净的缘,业障消尽情识清空,那么这微小的灵知,当下转为广大无边的灵知了,如一点星火,能烧万顷的荒田。但是这现前的一念灵知,若论所知的境界,确实有广狭优劣的不同;若论能知的知见,就是全体没有区别,如同样都是火啊,烧檀就香,烧粪就臭。烧的东西虽然不一样,能烧的火没有两样。又如同样都是水啊,清浊不同;同样都是镜子啊,昏暗明亮有不同。清浊虽然不一样,湿的本性不是两样;昏暗明亮虽然不一样,光的本体是相同的。水同样是湿啊,混浊的水可以使它澄清;镜子同样是光啊,昏暗的镜子可以使它磨亮。光的昏暗是因为带有污垢罢了,污垢不是光,光是镜子的本体啊。水的混浊是因为有杂尘罢了,杂尘不是湿,湿是水的本性啊。这一念灵知,如水的湿,如镜子的光,如火的燃烧,全体都是无异啊。正因为那全体无异,所以在修道的方便门中,便有多门。有的仰慕那些圣人;有的尊重自己的灵性;有外慕圣人内重己灵的;有不慕圣人不重己灵的。倘若只是仰慕圣人的,如本分念佛的人,因为知道圣人都是已经先证到了自己的灵性,语言行为,都可以作为模范,我们如果不仰慕圣人,那就进修无路了。所以或者专持佛的名号,或者观想佛的音容,身口意三业虔诚,一天六时敬礼,全心皈命佛,尽一生遵循,到那时因缘成熟,感应道交,心地大开﹐唯有灵光显露,才知道我自己的灵性,原来与圣人是平等没有区别的,也不可以不自己尊重自己啊。再说尊重自己灵性的,如宗门参禅的人,因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只想在十二时辰中,行住坐卧四威仪内,见到本来面目,受用本地风光,除去心性以外,丝毫没有执取,所谓“任他千圣现,我有天真佛”啊。然后造诣功深,悟证已到极处,才知道一切圣人,都是很久以前已经先证到自己的灵性,尤其不可以不仰慕啊。那么外面仰慕圣人内在尊重自己灵性的,而要尊重自己的灵性,必须仰慕圣人,也只有仰慕圣人,才正是尊重自己的灵性呢。那么仰慕圣人,必须尊重自己的灵性,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灵性,怎么能仰慕圣人呢?这就是内外交替双修,心佛同等重要,既然没有偏执,道的增进更加快速,直到功力功极其纯熟,全体与心相应,才知道圣人,只不过先证到自己的灵性而已,不须要仰慕;而我自己的灵性,也不过是平等看齐圣人而已,哪里须要尊重?那么不仰慕圣人,不尊重自己灵性的,这就叫一丝不挂。心佛两边都遗忘,彻底撒开,完全没有依赖,外面放下世界,内在脱离身心,一念不生起,万缘都断尽,直到久久功熟,圆满证入,本来的灵性独自显露,圣人顿时看齐。虽然不仰慕圣人,却很好的仰慕;虽然不尊重自己灵性,却是真的尊重。这四个方面,学者自己衡量自己的根性,各随各的好乐,只要一门深入,时间一久必定都有相应。千万不可以妄生执着,随便发议论,有门户偏见,只认一法而排斥其他,不但违背妙道而成为障碍,更恐怕诽谤大法而招来罪过啊。

《楞伽经》说:“诸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圣人的知见,传授下来的,就是妄想没有自性)”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起信论》说:“若有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智故。(如果有能观察到无念,就是趋向佛智)”《华严合论》说:“顿悟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悟到一念缘起本来没有生灭,就超出三乘权学的知见)”这些佛经祖语,菩萨善知识的论述,都是就现前这一念进行指点,显明妄性本空啊。那么妄性本空而真性本有,不是佛是什么?只是众生随污染的缘太久,还不能顿时恢复那本空罢了。须要清净缘起,渐渐转变,用我这个佛的因心,念我这个心的果佛。因果从来相互交彻,心佛本来就是一如。而我这个心的果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本来不可思议。并且我这个佛的因心,深信切愿,专恳持名,也是不可思议。能在念念中,澄清所有的染污,圆融显现本有空性当下契合灵性源头,直接趣入果海,那么清净的缘,没有超过这个念佛的。但在念时,应当万缘放下,只有这一念提起,如救头上燃火,如失去父母,如母鸡抱卵,如龙养宝珠。不求小的效果,不求速成,只是一心常那么念,就是无上的深妙禅门。这个六根身体和器世界,暗暗随着心,在每一念中转变,大概不是凡心肉眼,所能知见的啊。到了这一生临终命尽,弥陀圣众,忽然出现在面前,或显现异香天乐,各种灵瑞相,正是世人所谓的净业成就。那么净业的成就,难道是在此时吗?

念佛应当生起四种心,哪四种心呢?一是无始劫以来造业到今天,应当生起惭愧心;二是能听闻这个法门,应当生起欣喜庆幸的心;三是因为无始的业障,这个法门难遭难遇,应当生起悲痛心。四是佛这样的慈悲,应当生起感激心。这四种心中有其中一种,净业就能成就。念佛应当长久,不可以间断。间断,净业也不能有成就。长久应当勇猛,不可以懈怠。懈怠,净业也不能成就。长久不勇猛,就有退步;勇猛不长久,就没有进步。

正当念佛时,不可以有别的想法,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止;正当念佛时,须要了了分明,能够了了分明,就是观。一念中止观都具足了,不是另有止观。止就是定的因,定就是止的果;观就是慧的因,慧就是观的果。一念不生起,了了分明,就是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起,就是照而寂。能够这样的,净业必然没有不成就,这样成就的,都是上品。一人甚至百千万亿人,这样的修,都是这样的成就,念佛的人可以不慎重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