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宽运法师:一心皈命 发露忏悔(梁皇忏介绍)──宽运法师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发布时间:2024-11-24 02:19:18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宽运法师:一心皈命 发露忏悔(梁皇忏介绍)──宽运法师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非常高兴,大家在这个炎炎的夏日,来到我们西方寺拜《梁皇宝忏》。忏文里头的内容及意义,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所以,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梁皇忏》总共十卷,分为十五门。

第一卷、第二卷有六门:

第一门是归依三宝,说明归依三宝的意义、原因及方法,劝请众生发心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

第二门是断疑,因为一切众生未能离开疑惑,所以对于佛法生起许多障碍,因此必须断疑。

第三门是忏悔,因为将欲发菩提心,所以必须忏悔。

第四门是发菩提心,指出菩提心即是佛心,功德智慧不可思议,以及如何发菩提心的方法。

第五是发愿。第六发回向心,希望成就世间、出世间的功德。

第三卷至第六卷,共有四门。

第一门显果报,举经典的因果报应例子说明罪恶的过患,特别举《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的十六个故事,《杂藏经》十二个故事。

第二门是出地狱,详细说明地狱的痛苦。

第三门是解怨释结,指出众因贪睦痴等而起的怨恨与留难,最主要是因为贪的关系,其对象是亲缘眷属,特别指出父母、师长及身、口、意三业的因缘。

第四门是发愿,离诸六道痛苦,成就诸佛功德。

第七卷至第十卷,共有五门。

第一门自庆,共有十五种值得自我庆幸的事情;警缘三,阐明三宝的功德,劝请大众报恩供养三宝;同时,因大众降临道场,所以忏主礼谢大众;最后,总发大愿,愿六道众生成就智慧功德,及成就身、口、意三业功德。

第二门为六道礼佛,为天道、诸仙、梵王、阿修罗道一切善神、龙王、魔王礼佛,愿这些众生能够护持三宝;为人道礼佛分为七类:国王、诸王、父母、过去父母、师长、十方比丘比丘尼、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为三恶道礼佛分为八类:阿鼻地狱、灰河铁丸等狱、饮铜炭坑等狱、刀兵铜釜等狱、火城刀山等狱、饿鬼道、畜生道,为六道发愿。

第三门回向,说明回向的意义及其方法。

第四门发愿,主要是信六根而发大愿--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另外又加上口愿及具足无量诸行法门愿。

第五门嘱累,嘱咐菩萨依本誓愿力,不舍众生,流通此忏法。

我们可以看见,在第一卷《入忏文》中说到:

「我诸众等,端恪恪一心,肃清三业。依科演梵,烧香散花。供养十方三宝,称唱诸佛洪名。五体投地以皈依,发露忏除诸业障

。」

前两天已经跟大家说过「拜忏」及「发露忏悔」的意义;而这里说到「五体投地以皈依」;什么是五体投地的归依呢?就是忏文中一再重复称念的「一心皈命三世诸佛」──「一心皈命」,这个一心,不是二心,即是专注一心,一心一意,别无旁骛地皈向于诸佛的教法。

我们都知道,佛是因地圆满、果地圆满;万德庄严,福慧具足的两足尊,他具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虽然各经论所举三身之名称与解释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法身是证显实相真如的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报身,是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之身。应身,是顺应所化众生的机性而显现之身。

依佛法来说,人间是生、老、病、死;宇宙是成、住、坏、空;以时间来分,有三大劫,即过去的庄严劫,现在的贤劫和未来的星宿劫;前面已经跟大家解释过。而在成、坏、空三个时段中均没有佛出现,只有在贤劫的时候,才会有佛出世。而诸佛之所现出世于世,其实都是倒驾慈航,就像我们所熟识的观音菩萨,她久远之前经已成佛,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而发愿再来做菩萨。

还有地藏菩萨,他曾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菩萨都有无穷的愿力,可是不同的佛、不同的菩萨所发的大愿就不一样。所以诸佛国土,都是不同的愿力所成就的。

就好像我们万佛塔内第一层里面,供有「五方五佛」;「五方」的五位佛,即是中央的毘卢遮那佛、东方的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的阿弥陀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其实,十方世界都有无量诸佛及无量诸佛国土。

而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而以应化身示现人间,让众生见像生敬,由敬起信,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就要学佛的相好庄严、学佛的威仪、学佛的慈悲;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所呈现的福德、智慧的圆满,就是我们理想人格的终极追求。

他们崇高的德行,就好像位于大帽山顶一样;他们就是我们仰止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在哪里呢?就在山的脚底下。如果我们不知道往上爬,继续往下走的话,可能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涂里去。所以,今天我们懂得信佛、学佛,就已经很幸运了。我们今天之所以生而为人,就是由于我们过去持五戒的关系;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饮酒,才得来今天这样的一个人身。但是单单保住人身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向上,不断向上;以五戒为基础,我们还要努力修行十善,这样才能往上提升;借着修十善的功德将来就可以生天,当然了,生天还是不究竟的,因为天人还有五衰的现象,最后还是会堕落。所以,我们必须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发愿将来成佛。

不过,我们都知道,要成佛是绝不容易的;依《华严经》所说,成佛必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那是非常艰难而漫长的路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信心,最起码要求不再堕落三恶道。由于我们众生有太多的无明烦恼,是故生死不定,或善或恶,随境飘流,出入生死,沉沦六道。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解除烦恼,脱离轮回;我经常说「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一句佛号,可以灭除八十忆劫的生死重罪;我们今天拜佛、念佛是因,未来成佛、成菩萨是果;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

既然我们学佛了,就要以佛为依皈,每天想着佛、念着佛,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将来必定见佛」,大家要有这个信心;所以,如果大家天天都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或者是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和他们结下深厚的善缘,到临命终的时候,就能真正受用。礼佛、拜忏的道理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多用功,多努力,将来与佛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佛。因为众生和佛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是我们不断的努力精进,自然慢慢地就会不断的提升;所以说,佛教是一个觉悟的宗教,修行就是一条觉悟的道路,因此,我反复跟大家说,我们佛弟子必须首先从一个好人做起,从一个好人,到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再到佛。试想如果连一个好人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成为菩萨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萨也就是「觉有情」的意思,他修行目的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像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这些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大菩萨。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就是因为希望受戒以后,以菩萨来要求自己;有了这样的要求,才会慢慢地进步,当然进步的过程实在是很漫长的,前面已经说了,因为众生生死不定,而且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必须修行五戒十善,令身三、口四、意三回复清净。经云:「佛法中有两种健人,一者不做诸恶,二者做已能改。」古人亦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佛教里面有所谓「发露忏悔」;「发露」就是表白、不履藏的意思,我们如果不小心犯了过错,就要勇敢地在佛前或大众面前说出来,希望慈悲的佛菩萨加持我们,令我们意念清净,以后不会再犯,这样我们的恶业就会得到净化。

与此同时,拜忏更是一个让我们好好用功的方式;当我们专心一意礼佛拜忏的时候,因为身拜着佛、口念着佛,而意念上还想着佛,自然能做到三业清净。而「忏」又可以分为「事忏」和「理忏」;事忏就是举行种种忏悔仪式,如拜《梁皇忏》、《大悲忏》、《三昧水忏》等。通过礼拜诸佛,供养三宝来忏悔业障罪根,清净身心。理忏则是通过观诸法性空,无实自体可得,了悟罪性也是空的道理,从而达到净心止恶,即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其实,只要是凡夫,不到成佛的一天,还是会犯错的。在佛法里面讲有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有形的,我们在这个世间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是大的分段;那小的分段是,从年头到年尾;再细一点的分段,昨天死了,今天生了,昨天永远不再回来了;然后再细一点,前一个小时死了,这个小时生了,这都叫做「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则是另一个讲法,因为生死是苦,那么变易也是苦的。变易什么呢?我们不断在提升,就像我们学佛、修行一样,首先做一个佛教徒,然后成为优婆塞/优婆夷,然后成为沙弥/沙弥尼,然后成为比丘/比丘尼,这就叫做「变易生死」,我们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

所以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变易生死,然无始无明的习气渐渐的断,他就渐渐的往上提升,这就是「变易」。直至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尽,那才可称为妙觉位,那就永远没有生死,也没有变易生死了。这个是佛经上两种生死的说法,我们要晓得,这就叫做「出生死海」、「入佛知见」,证得像佛一样圆满的智慧德相,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完全证得。

而由等觉至妙觉位,就好像十四的月亮,要到十五的时候才是最圆满的。十四的月亮怎么样呢?是偏圆,而不是正圆。正等正觉的佛的境界,就像是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满无缺的。那我们现在是甚么呢?就像初三、初四的月牙,刚刚有了一点善心,而且这个善心,说实在的都是妄心。为什么说是妄心呢?因为修一个十信位,就需要一小劫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的信佛,都不是真心信,而是妄心信,如果要达到真正的信心,就要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修到八地以上,就能不退转了。

试想,要到八地的菩萨,才能不退转,才能没有怨言啊。为什么我们会怨言呢?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帮别人得到的回报很少,甚至是得不到回报,于是就会有怨言,就会难过。

唯有八地的菩萨,已经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一切行为,完全出于利他之心,所以帮人家,就等于帮自己。因此,我们要以八地菩萨为榜样,好像我帮大家,就像帮我自己一样。给人家利益、给人家帮助、给人家欢喜、给人家方便,这就是菩萨行。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此的话,我们就会好好的信佛、拜佛、学佛。《梁皇忏》里面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些道理。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结斋。

(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