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有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有深意,并不是父母都没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今天家里能和乐,最重要的绝对不把家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常常言语当中就会有数落、就会刻薄,看对方的眼神都不真诚,甚至都是挑剔。
我们自己感受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家里的人戴着有色的眼镜看我们,有时候对你嘲讽一下,给你揶揄几句,好不好受?那很难团结。所以是真正绝对不把父母的过失放心上,绝对不把兄弟姊妹、不把另一半的过失放心上,真诚能感人!我们看到多少家庭,就是因为人的这一分真心把整个家道扭转过来,变得很好。
你看闵子骞,他的后母虐待他,他有没有把后母的过失放心上?没有。一心一意只有家庭的和乐,一心一意只有成全后母的德行,成全兄弟好的生活成长环境,没有自己!没有别人的过失。所以闵子骞到现在两千多年,他的家道还不衰!
这句话很有味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天下无不是之太太、先生,我们要举一反多少?反三来不及!举一反一切,天下人都无过失。我们有这样的心境,这一分真诚的心,真的能感动我们人生当中的有缘人。我们把朋友、同仁的过失放心上,这一段缘分在下堕,愈来愈有隔阂,愈来愈有距离!人生真的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把别人过失放心上,都会有埋怨,自己身心受创;这个怨气又带回家,下一代又受影响,太傻了!所以不跟人计较,那才是有大福。自己身心轻安,孩子感染到了,心胸宽广,那叫真正会算,真正看懂人生。
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恕字,恕道,恕心养到极处,只看得世间人都无罪过。恕心养到极处,这个恕,如其心,你能感同身受他的心境。没人愿意自甘堕落,没人愿意自暴自弃,他是变成习性的奴隶,他很痛苦!你去问问那些杀人犯,他痛不痛苦?很痛苦!但是他忍不住他的习性,忍不住他的愤怒。
我们也接触到一些干警,现在在弘扬弟子规,他就跟这些杀人犯好几次的接触。他从跟杀人犯交流当中体会人之初,性本善。这些犯人提到了自己的过去,提到了自己的成长,那个忏悔、遗憾,有时候一哭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你看他也有善根,很善良!但苟不教,性乃迁。我们《三字经》前面几句话能真正领纳于心,我们的道德学问就上一阶了,我们处世的那种圆融、宽厚,厚道就出来了。当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看任何人都不会不顺眼,都不会对立,这是真理!
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我们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经在迷惑当中,就已经在对立冲突当中。所以一念之间,人生的格局、人生的境界差很多。
那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下,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还是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当然相信好,不相信就常常看人不顺眼。而这一分相信的眼神,就能够给予他人力量,给予他人鼓舞。光是我们的眼神,每天在积福还是在造业?人跟人都是贵在交心。一个人的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眼神。大家现在看我的眼神都这么的温柔,让我很有信心来讲;不然我都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看得出来我是很内向的人,配合一下!我真的很内向,我是不善言语的,是因为我们当小学老师,为了孩子好,我们肯做,慢慢说话的能力才起来。不然从小学读到大学,从来没参加过比赛,什么朗诵比赛、表演比赛,跟我都没关系。我们都是被人家鼓舞、肯定上来的。
有个老师,他也是教小学,刚好他们班上有一个孩子,感觉无精打采,身上也脏脏的。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当老师的要有一个心态,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爱。我们有个老师他就说到,他曾经带一个孩子也很皮,所以带的过程,数度想放弃,那就别带他了!结果突然起了个念头,假如他就是我儿子,我会不会有放弃的念头?突然这么一想,再也不提起这个念头。今天我们有放弃这个孩子的意念,请问孩子能不能收得到?能不能?都能从我们的眼神当中感觉到。我们对他是锲而不舍,全然的爱心,他也能感觉得到。
所以那时候,我听到马来西亚李金友先生,他事业做很大,非常护持中国文化。他就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有一个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学校算是比较声名狼藉,所以那一天又表现不好的行为,这个老师正准备要训斥他。人跟人都有感应,当我们准备要训斥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他马上就一副你就骂!,因为他已经被骂习惯了,所以那一副不在意,我等你骂完,我就没事了,我就要走了。
我们纵使训斥孩子、教训孩子,也要观察到他的心境状态。假如我们在教诲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反抗了,已经是排斥了,你讲有什么用?讲不就变成自己在发泄情绪而已。一定是对他有益,我们才讲,一定要站在他的心境当中。我们教训一个孩子,绝对不让他产生怨恨,产生怨恨,对他对你都没好处;一定是在教诲他的时候,让他产生的是惭愧心、羞耻心,这样才有意义,以至于是欢喜心,你指出他的问题了,你期许他改过,以后会更好。他后来听一听,对对,老师这样讲,我能接受;他离开的时候是欢喜心,那更好。
所以教育不在于言语行为讲得多好,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心,我们把它引到正确的心态上面来。
这个老师,他也是人家的父母,突然看到这个孩子身体脏兮兮的,这一股气就降下来,然后问这个孩子说:你吃早饭没有?这个孩子本来已经准备好要被骂了,突然这句关怀的言语来,愣了一下,然后过了没几秒就哭起来。
孩子为什么哭?这种关怀的言语,不知道已经多长一段时间没有到他的心灵来了。所以突然老师这么关心他,一下子很感动。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哭成这样,也知道没吃饭,就带着这个孩子去吃早饭,也没有再骂他了。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不好,父母很疏于对他的关爱照顾,有一顿没一顿的,所以孩子长期都没有吃早饭。后来老师的爱心,让这个孩子产生了生命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感觉到谁对我是真心的爱护,他真的感觉到了,他会期许自己,不能让这位长辈伤心,不能让他难过,他对我这么好,我要好好的表现。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爱护我们的老师,那一科都考得特别好,希望老师欢喜高兴。
所以有爱的孩子,他就能有向上的动力。后来这个孩子整个德行、成绩变化很快,提升很快,跟这个老师有很好的关系。老师的话他都非常认真的听,认真的去做。
当一个老师可以改变无数学生的生命,所以当老师真的是太好的工作,功德无量。当我迈上教育的行业,内心真是踏实,真是感谢上苍,让我终于摸回来这条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现在一个月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我也要教书,一千万呢?还是不干,一亿呢?还是感受到钱不能解决家庭问题,不能解决社会种种问题;真正都看明白,只有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家庭社会的问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真的对世间这些道理慢慢去体会,对这句话感受特别强烈,根本解决问题,教育。
现在很多慈善团体去帮助人,人力、物力、财力都用下去了,结果他们愈做愈困扰,他们去请教我的老师,释净空老教授,问到:奇怪!我们帮助他们这么尽心竭力,为什么帮助愈多的愈不感恩,帮助愈多的要求愈大?假如我们遇到这种问题,会不会伤脑筋?会不会感叹?当我们不断帮助这个团体,帮助这个人群,而他不只不感恩,还愈要求愈贪婪,请问我们有没有帮助到他?没有!反而让他心性在堕落。所以帮人没有智慧不行。
接着师长跟他们交流到,他说:他们连父母都不感恩,他会感恩你?他会感恩国家社会?你看没有找到源头,帮不了人。
所以物质的扶贫跟精神的扶贫,物质扶贫只能救一时的问题。假如精神扶贫,思想观念的扶贫没有跟上,这个物质扶贫很可能造成他们的贪婪、他们的堕落!以今天我们希望对教育奉献我们的爱心,盖一大堆学校,解不解决问题?不解决。更重要的要有懂得做人处世的老师,还有这些经书,才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格、心灵。
经典真的能够开我们的智慧,开我们的判断力。所以《孝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不爱护自己的父母,他爱别人,不可能,他违背德行,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不敬自己的父母,他对一切人的敬都是有目的、是虚伪的。所以真帮助人,一定要启发他的德行、孝心才是真帮助人。
有个先生他在高中服务,他是在厨房里面,一个职工,非常的厚道,他的薪水已经不多了,他拿出自己的薪水,将近十年的岁月帮助了八十几个高中生,吃饭的钱他都帮他付了,因为这八十几个学生家境贫寒。后来这八十几个孩子非常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考上了清华、考上了北大,都考上名校,但是这八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回来跟这个长者说过谢谢。
你看,这些孩子以后读了北大、清华,请问他们以后能奉献社会吗?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他的脑子里只有什么?只有自己的利害。
我们真正看到这些情况、现象,要从思想观念、要从精神上去扶贫。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贫穷,而是思想观念,人生观的错误,那才是真正的贫穷。所以我们今天奉献了我们的爱心给社会,也都要从我们的智慧当中,所谓悲智双运,慈悲跟智慧要同时提起来。
刚刚我们是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之兄弟,以及我们恕的心能够达到极处,看到的是所有人为什么堕落?因为他的人生有缺憾,他人生的际遇比较坎坷。所以要怜悯人的错误,往往一看,家庭破裂,成长过程当中又遇到很多的恶缘,被一些朋友带坏了。所以这个同理的心、宽恕的心,让我们真的是仁者无敌,没有人我们会对立,没有人我们会怨恨。
有了这样处世的态度,身心都会很舒畅,心里面没有一个人对立,可以活到八、九十岁跑不掉,所谓仁者寿,仁慈待人,这个仁爱的心念起来了,谁先得利益?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利人的这分心念起来,自己的身心先受到薰习、滋润。我们一个爱心起来了,全身舒畅,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害人一定害己,一个不好的念头起来了,自己身心都受创,受到迫害、受到污染。
有个小学老师她就看到他们班上一个孩子无精打采,行为比较没上轨道。刚好有一次她在翻学生资料就看到,这个孩子现在是四年级,他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给予他的评语是品学兼优,成绩很好。这一点老师看了就很惊讶,奇怪了,怎么跟他现在差那么多?后来一看,二年级母亲病重,孩子成绩下滑;三年级母亲去世了,父亲跟他的沟通不良!
看到孩子前三年的情况,这个老师本来对这个学生是比较排斥的,结果一看完,心境转变了,很怜悯这个学生。你看人的心念不一样,爱心传递出去了,这个孩子的命运也开始转了。
因为这个孩子丧母之痛,还没有得到回复,老师又没有对他关爱,他就一直沮丧下去。刚好那时候遇到耶诞节,学生会送老师礼物,这个孩子送了老师一瓶香水,还有一串塑胶做的项链。结果一拿上去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笑了,那个香水都用了一大半了,然后又是塑胶做的项链也做得不好,同学都笑他的奖品怎么这么差劲,我们送的都比他好。
但是当下这个老师欢欢喜喜的就把这个项链拿起来戴上,你看,对这个孩子影响大不大?本来这个孩子被同学一笑,那个自信都没有了;看到老师这么高兴戴起来,这个孩子觉得被肯定了,甚至于是所有的同学也都受到好的教育,不会这样轻视、嘲笑别人。
后来这个老师就非常爱护这个学生,学生刚好有丧母之痛,也得到了抚慰,慢慢的德行成绩就开始上扬了,六年级毕业了,成绩优异。后来念初中、高中,成绩都保持得很好,每年都给他的老师写贺卡回来,然后谈自己的生活状况,最后都写一句话说:您是我这一生遇过最棒的老师。随着高中,还念大学,都是这样写,每一封信后面都是您是我遇过最棒的老师。到最后,后面还会批上某某博士敬上,这个孩子已经念到博士。
后来他要结婚了,还写了封信给老师:老师,我要结婚了,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所以我希望老师能够来给我当主婚人。请他老师来他的婚礼,老师当然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去了。去的时候,擦上了,他那一瓶香水,为什么用一半,谁用过的?他母亲用过的。所以他老师要去帮他主婚的时候,擦上了他母亲的香水,然后戴上那一条塑胶的项链,去参加学生的婚礼。
你看那当下学生多么感动,结果她的学生就去拥抱她,然后就在她的耳边对着她说:老师,你是我这一生遇过最棒的老师。结果他的老师就对着他说:就是因为你,让我这一生点起了教育的爱心。往后她带学生都是用这分爱心。所以她对着她的学生:我也感谢你,把老师的这一分教育爱心给唤醒了。
确实这个宽恕的心,恕道,感同身受的心,每个孩子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那都是他父母以至于他的家庭,所有爱护他的人的心上肉,我们都应该尽这一分爱心,也对得起他们家人对我们的信任。
刚刚也跟大家提到,我们一些干警他们在监狱里面,跟这些受刑人在交谈的过程,都感觉到他们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能坚信这一个真理,对一切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我们都是去成就他、去启发他。我们不愿看到他这么难得的人生堕落下去,我们都希望他能闻到圣教,这一生能有很好的表现,很好的成就。所以善为玉宝一生来用。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