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日本回来问我:「日本最受欢迎的菩萨是谁你知道?」
我想说应该是观世音吧!
朋友笑笑说:「不对,很多人家里供的是弥勒菩萨。」
我问:「为什么要供弥勒菩萨?」
他说:「弥勒菩萨发自内心的笑,看了让人心生欢喜。」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的确,弥勒菩萨终其一生只做了这样一件事──笑,并以这笑,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滋养、净化,也可以从他的笑容里感受到至善至真的美。
禅宗有个故事:老禅师新收一位弟子,这个弟子有个习惯,凡事爱抱怨。不是嫌床太硬睡不好,就是嫌天气不好,让他无法外出游玩。有一天老禅师叫这位弟子去拿三袋盐,分别倒入盛满水的玻璃杯、塑胶盆和水缸里。
弟子照老禅师的话做好后,老禅师让他先端起玻璃杯喝一口。
弟子喝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说:「咸得发苦
。」老禅师又让他尝盛在塑胶盆里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说:「还是很咸!」
老禅师又让他尝尝水缸里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后,对老禅师说:「这里的水已经不那么咸了。」
最后老禅师带着一袋盐,和弟子到寺院外的一个大湖边,老禅师让弟子把盐撒进湖里,然后说:「你再尝一口湖水的味道。」弟子弯腰捧起清澈的湖水尝了一口说:「尝不到咸的味道。」
老禅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你的生命就是一个容器,痛苦是盐,而你人生的咸淡就取决于你用什么种的容器来盛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做玻璃杯、塑胶盆、水缸还是这片湖?」
弟子瞬间彻悟:自己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如同把一袋盐放进了玻璃杯中,那有限的水分稀释不了盐的浓度,所以就觉得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并为此而心烦意乱。如果打开心胸,以湖的胸怀来容纳一切,生活中就不会有这么多「咸」的感觉!那浩瀚湖水肯定会把痛苦都稀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在尘世中,拥有宽大的肚量是何等的重要!而弥勒菩萨从形体上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乐天的大肚汉,这大肚显示了一种宽阔的胸怀,也顺应了民间这句:「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大肚的人,首先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找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美好一面。乐观,绝不仅仅是遇事想得开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面对同样一件事,乐观者自然会比别人多一份自信和勇气,就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成功。所以,乐观的人比一般人多了一种坚忍不拔、不服输的精神。乐观的人明白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虽然不能扭转既成的事实,但可以事事尽力;
虽然不能控制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虽然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
虽然不能左右他人,但是可以掌握自己。
如果命运掌控生命的长度,我们可以丰富生命的宽度。他也始终坚信:好日子会过去,坏日子也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而太阳还是每天照常升起!
一个大肚的人,常怀有一颗愉悦的心,他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既不会自大也不会自轻;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与周围的人际关系,也能及时适应周围环境;他不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也不会因竞争对手失败而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他不会计较每件事情的公平与否,只愿自己的内心过得安稳踏实。
一个大肚的人,还会以「恕道」行于世,所谓「恕道」是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如果人人都懂得这个「恕道」的价值并实践它,就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解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人际关系就可以变得更和谐。所以,孔子说:「恕道是可终身行之的一种道德规范」。
如果自己心中没有「恕道」,却要求别人实行「恕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恕道」也有个原则,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曾经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说明孔子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用爱心去宽恕一切人。而是要人们公正地对待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不快,如果事情本身是错误,是违法的,我们就要纠正它,或给予应当的惩罚,也就是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结束它。而对于美好的,则要报以美好,使之锦上添花。
一个大肚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经历的一切,不论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不管发生了什么。一件事情或结果,既然发生或形成了,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智者都会勇敢地承担起这种责任,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无论是好事或坏事,总归会有个结果,好的自然人人喜欢,但是不好的呢?也要接受,要学会吸取教训,把事态尽量向好的一面引导,使伤害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这中间少不了一个自省的精神,反省究竟是什么导致今天发生错误,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那些地方需要学习。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鲍叔为宰相。鲍叔是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订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恒公也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齐恒公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宽大胸怀和善用人才,鲍叔的明智取决于他的自知之明和反省的精神,如果鲍叔不反省,就不会知道管仲优于自己的种种长处;如果不反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正是他的让贤举荐和齐恒公的不计私仇,才给了管仲施展才华的一个大舞台。
我的女儿曾经问我:「为什么我看到的弥勒菩萨都在笑呢?他在笑什么?」这个问题竟然让我一时无法作答,弥勒菩萨为什么有一张永恒的笑脸?是什么让他这般开怀大笑?
佛教说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是不是说,要对一切众生平等、欢喜,唯有这样,才有资格进入大乘之门?而这平等心和喜悦相,又契合了佛教的慈悲之说,因为佛对众生的爱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这种爱是一种自然流露,是清净真诚的。
弥勒菩萨的笑,使人想起「圆融」二字。「圆」代表中庸,指人际关系,「融」代表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中庸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天人合一旨在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反对将它们分裂开来。「圆融」,据《辞源》解释:「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因此可以说,弥勒菩萨的笑代表了佛教的一种圆融思想,是佛陀说法的基本精神,与中国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具有许多契合之处,有其深刻蕴含。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调和,使各方冲突能相容共存并处,相互调剂。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佛教的四摄,持守这四摄,人与人、集团与集团、国与国之间,可以化解矛盾或冲突,能够互相协调,互谅互让。站在人类共同利益和愿望的立场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完全能做到彼此友好相处,圆融无碍。
弥勒菩萨的圆融在于,不论对什么种族的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不论他是君或盗,都能以一张笑脸相迎,他不去品评你我对错,认为来到佛前的都是有缘人,既有缘又怎能不相亲相近,怎能不满腔欢喜?他也晓喻众生,世间虽然尽多是难耐之事,但也须有自作的因才会有自受的果,此正所谓「命由己作,福由心生」。
佛教十分注重修行,所谓「修行」不是专指宗教的行为,也不只是外表的形式,而是内心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升华。例如:人与人往来,互相尊重;心存恭敬、包容;做人有人格、品德、威仪;肯与人结缘;心思端正,正知正见……这些都是修行。人际相处,以雅量包容异己;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慧,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这也是修行。
人生不能缺失包容。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体谅与包容。而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对自己的错误、缺点给予谅解、包容,而对别人的缺点总是吹毛求疵。人和人之间缺少相互谅解和宽容、彼此的和睦与关爱。矛盾和争斗也因之而起,生死轮回也因之延续不绝。佛家的「慈悲」,儒家的「恕」,道家的「自然」,基督的「博爱」。其实都是对人生的包容和关爱。
包容、关爱是性情的空间。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生活、工作和世界,就会活得很快乐开心;人生最重要的美德是包容和爱心。人生要学会努力做一片湖。量大,福就大;心大,智就广。
确实,当西域佛教传入东土之后,包容通融,从语言到思想,从史典到公案,既有博大精深,也有通俗教化。可以说,佛教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隋唐时代,八宗昌盛,竞相发展,使中国佛教缤纷灿烂,事理辉映,后来流传到东亚各国,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直至今日仍历久弥新。可见,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生机,形成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盛会。也正因为中华文明和佛家文化的包容之功,才使得佛教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所以说,包容是因也是果。
关于弥勒菩萨的楹联中,我喜欢这则: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到佛前祈愿的人,总是有所祈求的。穷人希望摆脱穷困,富人希望富贵永久,而欠债的人希望早日还清债务,感情受挫的人希望早日忘却伤痛。然而在把这些希望寄托给佛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眼下的种种困扰和不如意,令你焦灼,吃不好也睡不好的,这些烦恼的根源来自哪里?你的欲望是不是一个接一个从没满足过?明明是力不能及的目标,你为何还要纠缠?笑口难开的原因是源于你没有一颗守分安贫的心,源于你不懂在有限的条件中去寻找心中的那团和气。
如果说大肚体现的是一种心胸若大的表现,那么圆融就是一种文明践行后得到的结果,它们可以相互依托,相互影响。
做为一个红尘中人,我们不妨学一学弥勒菩萨这种大肚圆融精神,学一学他的大肚能容,包罗万物;学一学他的开口便笑,和气一团。要知道,当你的肚量放大的时候,你就不会再那么计较了;当你笑对人生的时候,你对生活的报怨自然就会少了。
在生活中做一湖水吧,以大肚来圆融一切恶缘逆境。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