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关于禅相

发布时间:2022-12-10 22:22:50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业处篇 第八节、关于禅相

  在入出息、长短息、全息或微息的任何一个阶段,禅修者都有可能体验到光。刚开始的时候,光通常出现在外面。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他们会怀疑:是不是有手电筒或有灯光照着自己呢?是不是外面的太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自己的脸上呢?有些人会忍不住睁开眼晴,但睁开眼睛后却发现外面还是原来那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发亮的,甚至闭上眼睛比睁眼还要明亮些。在夜晚禅修时,他也会怀疑是否有人开灯,但睁开眼睛后才发现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许多禅修者会感觉到困惑,怀疑这些现象到底是不是禅相?然而,禅修者不应当睁开眼睛,也不要怀疑这些到底是不是禅相。是不是禅相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要去注意这些光!在这个阶段,无论他体验到什么,看见什么,都不应当去注意它,不要管它、不要理它,更不要去判断它,只应持续地专注入出息!

  在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

  当他这样持续地觉知呼吸,对呼吸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入出息的阶段、长短息的阶段、全息还是微息的阶段,都保持正念、正知,了了分明。不久之后,他将会发觉,出现在他面前的光慢慢地贴近人中这一带。当光出现在人中这一带区域时,我们就把它叫做“禅相”。

  在禅相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重要的是不要去玩弄禅相。有个别禅修者对刚出现的禅相感到很好奇,喜欢去测试禅相,他想检验这到底是不是禅相?可不可以改变?假如他想让禅相变白,它可以变白;想让禅相变红,它可以变红;想让禅相变圆,它可以变圆;想让禅相变方,它可以变方……为什么呢?这是定力的缘故。因为他的定力已经到达了某一个阶段,他的心已经具有一定的力量,只要他稍微改变自己的想,相应的影像就能呈现出来。因此,当光刚出现在人中这一带区域的时候,记得不要去玩弄它,也不要注意它的颜色,不要注意它的形状,还是只专注在呼吸上就可以了。

  当他如此持续地专注呼吸,他将发现光会更贴近接触点。最后,他发现呼吸已经变成了光,而光就是呼吸,分不清到底是光还是呼吸。这个时候他的心会自然地贴近光,如果硬是要把心拉回来专注呼吸的话,他的心反而会摇动。只要呼吸变成了光,光就是呼吸,呼吸就是光,光跟呼吸结合为一的时候,就让心自动地贴近光,再没必要去分辨什么是呼吸,什么是光,只应把心专注在禅相(光)上。

  禅相,巴利语nimitta,有标相,标志,标记,标识;前兆,征兆,预兆等意思。在未证得禅那的阶段,我们可将禅相理解为定力提升的标志,或者是证得禅那的前兆。在证入禅那时,它则是禅那心的所缘。

  有三种禅相,依次是:

  1、遍作相;

  2、取相;

  3、似相。

  所有四十种业处都可以获得遍作相和取相,但只有二十二种业处可获得似相。这二十二种业处是:十遍、十不净、身至念和入出息念;通过专注似相,才能证得近行定和安止定。

  有些人会问:修习入出息念是否一定需要禅相?是否必须通过专注禅相才能证得禅那?

  答案很明确:是的!

  《清净道论》在分析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所产生的禅相差别之后强调说,有三样东西对证得此业处的近行定和安止定是很重要的:

  “在此,一为入息所缘心,一为出息所缘心,另一为相所缘心。没有此三法者,则他的业处既不能达到安止,也不能达到近行。若有此三法者,则他的业处能达到近行及安止。正如这样说: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

\

  不知三法者,修习无所得;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缘,

  知此三法者,修习有所得。”(Vm.1.231)

  在这里所说的“相”就是指“似相”(Mahà-ka: Nimitte'ti yathàvutte pa?ibhàganimitte)。

  如果没有禅相,或者有却不去注意它,这种人别说想证得安止定,即使连近行定也不可能证得!

  所以,善巧于修习入出息念的禅修者,通过专注入出息而产生禅相;当禅相明亮且稳定时,则通过专注禅相而证得禅那。

  对于入出息念业处,自然的呼吸是一种“遍作相”(parikamma nimitta,又说预作相);接触点这一带区域也是一种“遍作相”。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parikamma samàdhi)。

  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但是跟似相比起来,还是显得暗淡。

  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pa?ibhàga nimitta)。

  每个人的禅相皆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会不同呢?因为禅相由心想而生,以心想为因,以心想为缘,由于不同的心想而有不同的禅相。

  《清净道论》中举了个例子:有许多比库在一起诵经之后坐着,一位比库问:“你们对此经的感觉怎么样呢?”有人说他的感觉像从大山上流下的河流,有人说他的感觉像一排森林,有人说他的感觉像枝叶茂密、结满果实的荫凉之树。只是对同一部经,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心想而有不同的感觉。禅相也是如此,虽然大家修习的业处相同,都是入出息念,但是每个人的禅相都不尽相同。在这个阶段,出现禅相的禅修者不应当到处去问人,不应当跟别人比较,也没必要怀疑自己,只应依照业处导师的指示去做就是了。

  当禅相出现在接触点而且跟呼吸结合为一时,禅修者就可以把心专注在禅相上。然而,在刚放弃专注呼吸而开始转移到专注禅相的阶段,由于定力还不稳固,有时禅相会变得暗淡,甚至可能不见。如果禅相不见,或变得暗淡的时候,他应当让心再回到呼吸上,专注呼吸。不久之后,接触点这一带区域很快又会重新亮起来。当呼吸又变成了光,光与气息完全合而为一时,他应继续将心专注在禅相上。到了这个阶段,他应当练习让心平静且稳固地专注禅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久,直到成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