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厚重石板上刻着字迹分明的经文,而它们来自1400多年前。这是房山云居寺的石经馆的藏品。云居寺石经馆藏有从隋至明末刊刻的石经,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这些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人们称为北京的敦煌再现。
云居寺石经。傅洋 摄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70公里处的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了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其特点是“因经而寺,寺以经贵”,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云居寺珍藏着14278块从隋至明末(605-1644)刊刻的石经,其中有《大藏经》,其时代之久远,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伟,均称世界之最。后又将明代纸经2万多卷,清代木雕《龙藏经板》77000多块运藏于此。
云居寺南行两里地左右,就是石经山,也是石经的发现地点。山上有九大藏经洞,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七个洞是隋唐时期开凿的,其中最大的是华严堂,也叫雷音洞,俗称千佛殿。洞内有隋和唐初刻的石经,对研究佛经,校正经本有着重要意义。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不禁要问,石经最初从哪里来的?隋朝时期,这里居住着一位法号静琬的和尚,开始刻造石经。以后的一千多年,无数僧人代代相传,把世界最古老最完整、数量最多的石刻藏经奉献给后人。
现在保存完好的石经有14278块,上刻经文,“其石温润,其字分朗”。每块石经板都是一样的规格,长约一米多,宽50厘米,厚10 厘米。据云居寺文献记载,历代僧侣所以用石板来刻造石经,是“欲图不朽,易之以石”。
我的父亲在1981年,曾经参与了当时云居寺石经馆的组建。记忆中他每个礼拜天,都要去一次房山云居寺。父亲告诉我,这里的石经是1956年至1958年左右进行调查发掘的,此后就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此后,这里一直把保护文化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
。而1981年左右,北京有关部门将这里的石经集中整理建馆,对外开放。这让千年宝藏除了用于旅游参观外,更有了文化展示与教育意义。GO提示:云居寺开放时间 9:00时至16:00时。乘车路线:乘房12路;房19路;房31路至云居寺站。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傅洋编辑:TF019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