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听闻正法

发布时间:2023-03-08 15:02:42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听闻正法

\

  闻思经教,是修行中的重要环节。正如《听闻集》所言:“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何为“多闻能知法”?多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广学多闻,广泛读诵大小乘经典;一是对同样内容反复不断地听闻思维。如因果之理,无我之理,必须不厌其烦地数数听闻,将法义无一遗漏地拷贝于脑海,镌刻在心中,成为思维的一部分。多闻是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数量,才能转化为摧毁错误观念的力量,所谓功到自然成。凡夫心刚强难调,若没有量的积累,法义对我们产生的作用,往往是浮光掠影式的,即刻消隐不见。唯以多闻不断强化,才能使佛法在心中打下深深烙印,乃至起心动念皆与法相应。

  此外,多闻还能帮助我们远离不善,是为“多闻能远恶”。生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生观。若是观念错误,便会不断制造问题,导致不良心态。一旦观念调整,心行必随之调整。而树立正确观念的捷径便是闻思经教,通过观察修端正认识,从而远离不善的行为和情绪,如此,也就扭转了人生轨迹。

  第三是“多闻舍无义”。无义,即没有意义的人生。在这个世间,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浑浑沌沌地度日,忙碌于工作、事业、家庭、儿女等,以此为生命轴心,有人不堪重负,也有人乐在其中。但以佛法的智慧观察,这一切于人生仅有暂时意义,只是行将消失的泡沫而已。无论事业还是金钱,一切成败得失无非意味着泡沫的大小,除此而外,别无意义。通过多闻,我们能拥有透视现实的智慧,看清世间本质。否则也会像世人那样,将之当作真实来追求,耗费一生光阴。当然,多闻的关键是听闻佛法,而非世间林林总总的知识、信息。唯有听闻正法,才能帮助我们照见人生真相。

  最后是“多闻得涅槃”。涅槃是彻底的息灭烦恼,契入生命的真实。这一境界,亦需通过多闻乃能证得。因为多闻能使我们获得佛法正见,进而契入空性,导向涅槃,证佛所证。

  了解闻法意义之后,应进一步端正闻法态度。若将我们的心比作法器,如何将法乳尽数装入其中并保持原有品质,需以相应的条件为前提。《菩提道次第论》中,为我们总结了闻法必须远离的三种过失和六种观想。

  关于三种过失,宗大师比喻为倒覆之器、不净之器及漏器。

  其一是倒覆之器,谓于闻法过程中心不在焉,思绪纷飞,不能将法义注入心田。这种时常处在昏沉和散乱中的心,就如倒覆的器皿,无法装入任何东西。所以,闻法时当摄心端坐,专心聆听,切忌昏沉掉举。

  其二为不净之器,带着许多固有观念而非清净心闻法,于所闻法义不能如实接受,反而使其经过原有想法的处理和染污,不再是纯正的佛法。就像在一个充斥辣椒、酱油、陈醋等佐料的器皿中,即使倒入最纯净的水,也会变成辣椒、酱油的混合物,面目全非。所以,我们应以清净心闻法,从而保持所闻法义的纯正性。

  其三为漏器,虽然对所闻法义没有染污,但闻法后不加思维温习,就如有漏的器皿,虽已将水完完全全地倒入其中,仍将流得一滴不剩。大家这几天来此听闻皈依教法,或许听的时候都很认真,但如果回去后不再忆念,不久就会遗忘,于修行自然难以产生作用。

  以上是我们闻法时必须远离的三种过失。此外,还应具备六种想:于已须如病者想;于说法者须如医师想;于教法生起药物想;于修行生起疗病想;于如来须作正士想;于正法生起久住想。

  学佛有如疗病。平时,我们偶感小恙也会焦急不安,却很少意识到自己是贪嗔痴的重患。因为我们被无明所惑,虽暗夜临深渊,却不见轮回险境。须知,色身健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健康,像诸佛菩萨那样自在安详,无有挂碍、恐怖,无有颠倒、执著,内心恒常安住于慈悲和智慧中。返观我们自身,何时不被烦恼和情绪左右?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病情。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积极地设法治疗,并对法和法师生起恭敬之心。大家来此闻法,是否认识到法师是拯救我们的医师,认识到佛法是治疗疾病的良药?唯有作如是观想,我们才能对法生起不共的信心,从而虔诚闻法,依法修行。

  那么,哪些属于正法,又依怎样的次第修学呢?在此,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书目。

  首先,应增强对三宝的信心,树立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可学习《随念三宝经》、《增一阿含经·三宝品》、《地藏经》、《普贤行愿品》等。其中《随念三宝经》、《增一阿含经·三宝品》能帮助我们认识三宝的甚深功德,通过对三宝的了解和忆念强化皈依之心。《地藏经》、《普贤行愿品》是阐述地藏、普贤菩萨因地修行的宏伟愿力和广大行持,为大乘行者应当积极培养的信念。

  其次,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正见和行仪,指导我们如法地生活、持戒、止恶行善,相关经论有《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学处品》、《佛说善生经》、《佛说吉祥经》、《十善业道经》等。其中《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学处品》介绍了在家居士应当认识和遵行的学处,并对五戒有详细说明。《佛说善生经》、《佛说吉祥经》阐述了居家之士应如何待人处事,如法生活。《十善业道经》揭示了缘起因果,止恶行善的意义,指导我们简别佛法与其它宗教在知见上的不同,为修学打下基础。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这就必须树立佛菩萨那样的行愿。关于此,必读典籍为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和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重点了介绍菩提心和菩萨行的实践。其中,《菩萨地》从菩萨的发心及行果,全面阐述了菩萨道的修学内容。尤其是《菩萨地》中的《戒品》,在汉地、藏地都曾单独译出,广行流通,成为实践菩萨道的重要准则。《入菩萨行论》在唐宋时期已有汉译,惜未能引起重视。而在藏地,译出后即为各大宗派共同推崇。此论由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开篇,详细说明了菩提心修习的前行、受持及如何依六度圆满菩提心的过程,对于菩提心、菩萨行的实践原理及方法论述得非常透彻,操作性极强。

  此外,应奠定相应的教理基础,明确学佛的基本套路和次第,推荐书目为印顺导师的《佛法概论》、《成佛之道》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其中,《佛法概论》叙述了佛法的基本内涵;《成佛之道》标明了成佛修行的基本脉络;《菩提道次第论》提供了由学佛到成佛的完整纲要,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掌握佛法要领,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具备行愿之后,还需进一步解除烦恼,入佛知见。《辩中边论》、《金刚经》和《六祖坛经》可为我们提供指导。《辩中边论》是唯识宗重要典籍,依三性建立唯识中道见,为我们阐述了何为中道,何为边见的根本问题,对树立佛法正见有重大指导意义。《金刚经》为般若系重要典籍,也是国人最为熟悉的佛经之一,主要阐述空、无相、无所得的思想,指出了菩萨行者在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中观正见。《六祖坛经》是禅宗的根本典藉,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至高见地,开显了成佛修行的捷径。

  作为普通居士,若能有序地按此次第深入,逐步前进,将为修行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