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

发布时间:2024-10-12 02:16:59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

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就成了七宝了,心之回转,自然就成了七宝了。横揽一切成万物。万物都显现了,这一切都是心之所显现,所以这一段话,开达明朗。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这都是由心回转而善成嘛。由自己的一心而出现妙土,由自心的回转而成世界。正因如此,皆是心之妙现,所以事事无碍。一切事皆是自心,自心跟自心,有什么碍啊!水和水碍的什么啊。谁碍谁啊。所以圆明具德,事事无碍。

经就说了,《无量寿经》中说是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一切都是开显真实之际。际就是本际,真实的本际,就是实际,就是真如实相。所以不管是横说竖说,横显坚显,都无非是现,无非都是佛之知见,都是真实之际,真如之际。所以真如实际者,真如实相之本际也。所以这个实际所显现的,一切相,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不是要剥除了相才是道,当相就是道,即事即真而,不是离开事项去求真,事就是真。一一无非真如,实相,亦即一一无非自心啊。我们所见所闻一切一切,没有一样不是真如实相啊!没有一样不是自心啊!所以超情离见,圆具十玄啊!那么《华严》之独胜,他最超越一切的,就是它有十玄。别的经都没有这样有十玄门,所以大家也公认除了天台宗,它是在华严之上,别的宗觉得华严是最高。这有十玄啊。现在《无量寿经》也有十玄嘛,就可以证明我们这个经,跟《华严》无有两样。《华严》了后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后都劝大家念念彼佛无量光啊!愿生安乐刹。本经完全说的是这个把凡和圣都同归极乐,让大家都得到真实之利。

所以我们这有三个真实,住真实之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就是因为,住真实之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能给众生真实之利。你如果信受就能得到真实之利,这个果是殊胜的,是真实智慧,开化真实之际,所显现的。所以夏老师说《无量寿经》是中本的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澫益大师说小本的《阿弥陀经》是《华严》的奥藏,《法华》的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万行的指南,都不出于《阿弥陀经》。《法华》《华严》一切密要都在《阿弥陀经》里头,《阿弥陀经》是我们小本;所以说极乐不离华藏,弥陀就是毗卢遮那。所以说这个在密宗里修法,五方佛可以互换位置的嘛。毗卢遮那可以在中央,阿弥陀佛也可以坐到中央,毗卢遮那可以到阿弥陀佛的位置。这还是修法的观想,实际阿弥陀佛即是毗卢遮那,所以判本经是圆教。很多人他说净土很浅,我们这样研究之后,那净土宗是圆教。日本大德说,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观中之观,一切境圆都不能跟这个比。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是见,见是很重要的。他认为净土中浅了,那么他所得的利益呢?也就是如其所见啊!也就如其所见。

底下再说一句:净土是这样殊胜,圆教是这么高,在澫益大师的话: 圆教的精华,全在这里头啦。 外国人称赞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即顿即圆。我们再说一句,这是在平等中有差别嘛!事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平等中也有差别。我们说的判教,判教有高有低,是平等中的差别相,所以到了圆人,法法皆圆。没有一个法不是圆法啦!所以他又平等啦。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差别中的平等相。我们总是这样,差别中,也不离平等;在平等中也不离差别。这就把判教这个内容,说明《无量寿经》是圆教,跟《华严》一样有实权,这部分就完了。

七、部类差别

部类差别,同部的同类的,都是什么经,这一部分都写在这里头了,不预备在课堂上讲了。咱们大家自己看一看,同部的《阿弥陀经》有三种,这三种将来有机缘再个大家介绍,也很重要。

第八 译会校释

第八,译会校释。译是翻译,会是校会,校正,会集,释注释。本经这个译本,现在同存于世间的有五种。来的最早,翻译最多,汉朝就来了,安士高翻译的,这是高僧传有名的大人物。安士高可惜不传了,汉朝就翻译两次。最初是汉朝翻,后来是宋朝翻,宋朝的现在还存在,这就是这五种,这五种差别非常大,不象一般的经。这《阿弥陀经》吧,也是翻译过两次。《金刚经》也有几种翻译,我们看不同的翻译出入不很大,但是《无量寿经》这五种翻译出入就非常大,就是发愿吧。大家都知道,愿是很重要的吧,阿弥陀佛发愿,大愿,四十八愿,大家都知道四十八愿,不知道二十四愿、三十六愿。这个汉吴两译,就是孙权。那都是二十四愿。这四十八愿是曹操这边翻译的,是曹魏翻译的,这四十八,唐朝翻译的四十八,四十八两个,二十四两个,宋朝翻译的是三十六愿,还有一个是晋经也是二十四,是二十四章,在古集中提出二十四的占半数,四十八的还不到半数,三十六的就特别这个愿文,他不是这个开合的不一样,你看我这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合成一个。魏译的四十八最广了,他都没有把最主要的愿包括进去,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最主要的愿。一个是国无妇女,一个是莲华化生。这个在古译里吴译里有,二十四译里有,你说是开合不同,四十八愿里倒没有,愿少倒有,愿多倒没有,出入太大,还有十念必生的大愿,汉吴两译不够明显。种种不同原因,清朝的沈善登,在《报恩论》里有个分析:不同的原因,略考诸经,约有三端。这不是很肯定,只限于三样。(1)是译笔巧拙不同,翻译的笔墨,有巧有拙,如刚刚来,刚来的人不懂华文,也念的不那么好,不比安士高,安士高有神通,他的本子没见着,我们有很多人也不懂得印度文,这样翻译出来文笔很拙,古译以前的弟子佛弟子,出席佛弟子法会上的名字,是 舍头痛 ,你看这个名字,翻译的很拙吧。他这个巧拙不同,这是第一个原因,译笔的关系。(2)梵本传写不同,传写之中,传写的很多了,越传越多,就会抄,抄抄抄,抄错了,抄脱落。因为它是贝叶经,树叶,不像现在装定的这么好,那肯定缺叶,脱了叶,叶破了,残了。只有这个原因。(3)本师前后多次宣说。每次观机授教,重点不一样说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不是完了再重复说一遍。这个说法,多次说最根本原因。他译笔巧坏拙抄本有脱落,致成有残缺,都是事实,都是自然的,日本人也说,头一个 甄解 就说梵本广博,日溪也说或者是他不肯定,他不像沈氏那么肯定。就像般若诸经吧,也如此呢!处处都不同的说,这么多本呢。表示释迦牟尼佛的大悲。

以上诸德说本经是世尊与度生宣说之法。现在说多本说是有根据的。唐译本子出译哪呢?出译《大宝积经》。因此佛说《大宝积经》时候就说了《无量寿》。唐译的《无量寿》里的《盂兰会》是《大宝积经》的一会。所以说佛是反覆的说这部经。所以这样造成传流下来本子就不一样了。这一点很重要。

下面讨论第三章。会校,就是因为本子不同出入很大,方才说过十念必生的,汉译吴译云云不明显。这个最重要了。日本人说一切经典都是假,无疑唯有《华严》为真,彼《无量寿经》也是假,只有《无量寿经》是真。《无量寿经》里只有四十八愿是真,其余都是假。四十八愿里第十八愿是真,其余的愿相比也都是假。是不是这个意,可是十念必生这个愿,证果法师讲,净土我就讲十念必生,讲个出世三福,这十念必生是根本嘛。善导大师也是如此,大家就是引个十念必生,但是汉吴两译不够明显,所以说有出入。有出入带点关键性,所以要会集就有这个道理。

那么五恶、五痛、五烧,指明人间的人在念佛,但是一切毛病都不改,这个不行啊!带业往生,用现在的话说你带历史的罪可以,你现行的罪不能带。你带历史的是你悔改了,那是带业。你现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还举着屠刀那不行啊。所以五恶、五痛、五烧,众生行恶,现世受五痛,来世受五烧,这种告诫,对一尤其是到了未法时期非常重要,佛的慈悲再三,恳切告诫,这个毛病在什么地方。这样苦口婆心啊。唐宋两译就没有,你看魏译的比较全,后来大家都念魏译,这是曹魏翻译的国无女人、莲华化生两愿,他也缺。举个大例子,因此宋朝进士,王龙舒又名王日休,他写龙舒净土文,龙舒净土文写的很利害。他是刻板,板上出舍利,这个人是站着化的,王龙舒。王日休宋朝的一个进士,他就把四种会集了。他没有出释五译,他是四译,四种会集,出了《大阿弥陀经》。这是头一个,有人反对会集。他不知道早就有人会了,宋朝就会了。而且庙里都念,所以莲池大师就说,我引证的话还多取王文,王文就是王龙舒的文。因为他的文通顺,大家都熟悉。但是他对王龙舒的会集不满意,有《疏钞》啊!《疏钞》莲池大师就批评,不顺意法超前着后,有的就超了,他自己就写。而且他序也不合适,三辈往生里魏译里都说三辈都发菩提心,到了王龙舒那,他就改了。他说中辈发菩提心,下辈没有发,上辈就没提这事。这个会集就很不妥当了,可以说高下失次。彭二林也是批评他的话,他的批评是这样,虽然是流通,很通行,但是序分中,游步十方以下,广明菩萨的行愿,为令行者发起大心,集德本究竟成佛。是此经开章要领,而王删之。删去疑惑佛智,及至胜智。念佛你对佛的智慧怀疑,就是你的信心不足你不能相信,对自己的智慧也不能相信,你只能上边地。这王龙舒又删掉了,这个很重要,这两个都很重要,他都没有,所以这个彭二林,彭二林就是彭绍生,是个大居士,清初,他就王本删节之失,把魏译删节校为现在的第七本。王龙舒是六本,他这是第七本,名字叫《无量寿经》。但是他批评了王龙舒并不解决王龙舒的问题。到了清朝的咸丰年中,一个魏承贯,这个是个古文家,文章很好,他参考了五译也看了王氏的本子,因此他就另外会集了。大家都赞叹他比以前都强了,他的所著是第八本,他叫魏墨深,他想补救王龙舒之缺失,惜未全免,因为这个开个很不好的例,后人用自个的话当做佛的话,这个很不好。这个例不可开,他力求句句有来历,期成善本,所愿极胜所成亦伟,其所会集远超王本,王福荫居士赞之为本经八种之冠。第八本是最好的,连古译,五种古译和以前三本,他的第八本,搁在一起。他的本子最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他的不足是什么呢?(1)是第二愿,国中天人纯是化生无有胎生,无有胎生是他编出来的,经中魏译本里边有: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 魏译本就说有胎生者,他这出来一个没有胎生,这是一个错误。(2)五恶、五痛、五烧,刚才说的很重要,他把他删节了。生时痛,老时痛,病时痛,死时痛,患难,穷苦痛,还火烧什么,火烧什么,火烧什么就有这个大文章好几面的概括进去了。这些话呢,原经里没有的,这是个毛病。(3)是宫殿呀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或依宝树而住,那些宫殿都在树里呆着,这些五译中都没有的,他这是顺手写进去的。再有我补充一个最近加上。末法时候在经里加上,最后剩下不剩无。经文只有留下《无量寿经》,他加上从别的经里抄了一段话,最后留四个字是 阿弥陀佛 ,度众生,最后法全灭了,但是这个不是在《无量寿经》里,你也不要这么加进来。所以他有四个毛病。

因此我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他就发奋,在天津闭关,把五种译本统统会编,把各种译本,苦苦钻研,把他们的参研,前人的,王龙舒,魏墨深等等的本子也都拿来很好的参研。自己在佛前闭关,持咒念佛,将来大家得到很殊胜的感应。他在当时,实际上可以这么说,不仅仅达到事一心,而且达到理一心!这是近代很稀有的修持人,能达到的境界,书成了之后,首先是他的老师,慧明老法师(看照片)每人拿一本经,当时《无量寿经》。慧明老法师讲,我来给你作证明。慧明老法师南北都尊重他,他是教通宗也通啊。在五台这是开悟的法师作证明。一个拿着一本书,居士当时南梅北夏。南是梅撷芸,是我舅父,北方是夏莲居。他们是极好的朋友。我先师在天津闭关时,任何人都不见,只有我舅父去能见,他修持所得的殊胜情况从来不对人说只是告诉我舅父。为什么告诉,告诉我舅父呢?因为我老师信佛是得了我舅父的帮助。这是饮水思源啊!他别人都可以不见啊,他都不说,但是我舅父去了他就说了。我有一次殊胜的因缘,他很诚恳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不是我老师告诉我的,从我舅父那知道的。他自己不讲怎么样怎么样,我舅父当时就中央广播电台讲这个经。慈舟法师在山东讲,在山东只讲这部讲,没讲别的经,他自己作个科判。其中老法师对《无量寿经》作个科判,他有一个极大的功劳,出了个一心三辈。三辈九品他特别说,一心就有三辈,这是只有老法师的贡献,很殊胜。所以说净土和禅宗不是两个一心三辈。先舅父,称赞啊: 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 深度达到最深度,微妙达到最微妙。 发前人未发之蕴 。这个会集有前人未发的深奥的道理。又说这个会集 精当明确 ,很精炼,很恰当,很明确,很明白,很正确。 凿然有据 都有根据

。每一句话都在五译里,我找过,我做过这个笨功夫,每一句话都找他的来源。在我注解之前我要找来源,对我这个注解有很大的好处。这一句话把他的来源找到了,你去解释他就很稳当了。 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 ,没有一个义意不是愿译里就有的。 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 ,没有一句话是本经中编出来的。 有美皆备 ,原译中所有的美妙他具备。 无谛不收 ,没有一个真实的意义不收在这个会集本里。 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你想不承认这个善本,你也办不到,这是先舅父的话。现在大家公认是善本,在海外大量的印,流入的大,而且现在,在国外美国纷纷成立净宗协会,大家都在研究,念这个经,研究这个经。上次我说增加,现在又增加不了。现在华盛顿正在研究。他们有问题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他们暑假会来,集中来问。所以这个经大宏笔,这是海外。国内差,差的相当多,慢慢来吧。这是会校。

第九 总释名题

第九总释名题,释经之题在天台里天台宗五重玄意。

第一重玄义讲名字。我们从华严中十门分列,分成十个部门,把经题摆到第九。总之这个很重要不管什么人讲经不先讲前边的概要都先讲题目。从讲概要到讲正文是过度啦。

今天我们总释名题:题目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个很长的名字,简略为《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这个经题是从现在所住存世间的五种译本的题目会集而成,会集就是这个意思。有多种的解释,梵本也不可得,通梵文的人也没有水平,也不大够,重新翻译。翻译过十二次也不见得超过古人,所以力之所及,就可以从各种已经翻译本子里头把他会集一下,这叫会集本。《金刚经》有人这么做,《阿弥陀经》啊,鸠摩罗什,玄奘啊翻译了一次。先师也把他会集在这里头。因为有繁有简,鸠摩罗什其人尚简,他喜欢简化,玄奘讲信,忠实于原译。他讲,他这里比较繁。《阿弥陀经》啊,玄奘译本十方佛赞,鸠摩罗什是六方佛赞,他尚简啊。就简化了,所以有会集的必要,把各种译本之长会集起来。而无量寿量是特殊的,各种译本差别很大,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所以就会集。会集的五种经呢,这五个题目呢,印的很详细了。只把题目念一念,汉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十号的一种翻译,是阿弥陀名号中的一种含意,可以翻译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平等觉。吴译本是孙权当政翻译的,前头有个很长的名字,他把那个字啊,把那个音翻译过来了,这就不好懂了。很长,翻译的意思还是译成《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这是吴译本。魏译本呢?大家都是很知道了,大家常念的《无量寿经》,唐译本就是无量寿,如来会。宋译本,就是宋朝翻译的本子,最后翻译的本子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那么这个经的名字很重要,所以古人说,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一看经题,就知道全部的意义啊。忙人见经题,很忙的人他有很多事情,忙忙禄禄的人不能专心修持,他一看见经题能得利益,也能从经题中得到利益,所以日本人都在念《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就念这个经题,拜这个经题,题目,拟题十分重要。全经的要旨,都显示出来,让我们学者、行人,因名字而了达经的本体。一看经题,就能看全经的大意,就能从这里能够了解。这个题很重要,五种的经题会集在四种,有几种本子了嘛:王龙舒一本,他所会集的本子,称为《大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无意中有阿弥陀这个意思了,他是可以的了。 大 字,没有大阿弥陀,大无量寿,都没有吗,这个大字,是王龙舒加上的,这就是我们会集所据,要都是经中的原来的语言。会集的人不能随便增加自己的文句,你把自己的文句加在经里,或题目里了,那不就是把自己的意思变成佛的意旨了吗?这是大大的不可。为什么王龙舒作了这后,魏墨深又作了,之后先师夏老居士又作。他们在这个方面开了个很不好的例。给后人开了个很不好的例,你都可以把自己的文句加进去,那就很不妥当,很不妥当了。所以这就是毛病啊。彭二林他的一个删节本,就是魏书。后为魏墨深会集的本子,最初叫《无量寿经》,那么这就没有分别了。会集本和还来的译本,同一个名字。一看名字知道是哪一种呢?后来王福荫就把魏墨深的本子加上两个字,加上《摩诃阿弥陀经》。 摩诃 当然也是大的意思, 摩诃 两个字同样的没有来历。所以五种的名字前头都列了,会集的经过,他们不妥当,再考。《无量寿经》曾经翻译了十二次,名字都在,名字中用无量寿作名字的,有十本,以清净平等觉为名字的有两种,以正觉为名字的有一种,这样的话,作综合各异的内容。现在夏先师的会集就把宋译本的经题直接用上,宋译本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正好是会集本名字的前半段。一点也不要增减,完全是原题目。最末的一个摆在前头了,最初的一名搁在底下啦!最初叫《无量清净平等觉》, 无量 两个字就不要了,前头有 无量庄严 啦,那么就剩下 清净平等觉 。把清净平等觉,汉译这个名称加到宋译名称之下就成为一在这个名字啦!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 经 字不要搁在底下去了,这是宋译,汉译呢?《清净平等觉经》,这两种一来天衣无缝,不假斧斤,用不着任何造作,两个译的原名摄在一个题目里啦。十二部经题都无量寿清净觉,这个正觉都摆进来了,全经的大旨,我们要发挥。这个无量寿,全经两万多字,这个大旨在经题之是昭然若解呀。而且净土中的重要含义,都具备在这个题目里了。

一个题目之中,往往要包括人、法、喻。人是说法的人,或其他的人。法,什么法有什么嘱咐,完整的经题之中要具备人法喻。教理行,体相用。教理是本体,如何来行持,题目中也表现,体相用,体大,相大,用大,在一名之内都显现了。如藏书讲过了十玄,这个题目就好像帝网的一珠,一颗珠子就把其余的九百九十九颗珠子的一切光明庄严都摄在一个珠子里面了。把这一切的妙意,都摄在一个晶体之中,会集的用心。从经题的会集,可见整个经的会集都是如此不假斧斤,圆摄重妙,这是总的赞叹一下,赞叹之词,他的意思在下面的讨论中可清楚看到,那就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了。

佛说 ,佛是佛陀的印度梵语,古印度语,梵语佛陀的简称。他的含义就是觉者,觉悟者。咱们众生迷是迷者,迷了自己的本觉。佛就是他已经没有迷了,没有迷,剩下就是觉了。《圆觉经》的话很好知幻觉离,迷幻离觉,这都是极顿的话。没有许多见次,圆顿法啊。咱们净土宗都是圆顿法呀!迷就是众生,觉悟就是佛,没有什么阶梯。这是从顿法,在圆教里头没有阶梯,里头不防还可以有阶梯。有阶梯之中不防还是平等。那么这个觉,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呢?是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是要自觉啊!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满眼睛都是翳,自个还是白内障,都快瞎了,要给别人领路,所以一盲领众盲啊!自己在名为说法,实际是放毒,所以不自觉。阿罗汉不知到他觉,才是阿罗汉呢。佛就批评他是蕉芽败种,你不自觉还想觉他。你自己都救不了,自己能救人?先要自己觉悟才能觉他。首先要自觉,你才能够救人,这是佛的话。自觉圆满,觉他,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目标就是觉他,所以不同于阿罗汉,生极乐世界的人纯粹是大乘,这《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以二圣的种性只知自觉的人,不知觉他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很多,念佛的人不明白,说的很明白,二乘种不生,这是天亲菩萨的论,这是三经一论。《往生论》,觉他才是觉自,不是让我自己怕苦啊,我才出苦呀,这是个人打算。个人打算心量就太小了,你不但要觉,而且觉满了。这个觉没有欠缺、三个觉都圆满这才即名为佛,名为佛陀了。所以我们这样就晓得佛就是三觉圆满的众生,众生就是完全在于没有圆满的佛,我们从这个概念上说佛教是无神论,不是有个造物者,有个神至高无上,他永远是觉悟的,我都都要靠神的加持才能够升天堂。所以借《心经》说我们跟佛是平等,不增不减,在佛不增,在我们不减,真是平等,所以说是平等觉嘛!这个题目里有嘛,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嘛。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含意中间含了这个意思在里头,可以翻这样的文字。

再有呢,就是十号之一啦。十号呢,底下一个一个的都有啦,大家都熟悉了,十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第十是佛,通号在这个十号之外,这十号俱足,世间所尊重,称为世尊,这样的解法,世尊。这样的解法,世尊是在十号之外,可是《成实论》就不一样了。世尊也可在十号之内,有很多东西,都有出入的,我们不由得很执着,这个没有什么,这是开合的不同,不要总觉得好像是陌生,疑事,哪个对哪个不对,人者妄生分别,这个成实论呢?就把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这两个合起来了,做为一号,做为一号不就是九个了吗?世尊加上就是十个了呀,所以世尊可以是在十号之内;所以说世尊可以在十号之内,也可以在十号之外。今天就提一提,就不再说啦。

今天要说什么呢?佛是十号之一,是个通称,就好像我们在坐居士是个通称,咱们在坐除了诸位大比丘之外都是居士,居士是通称,你必须在张居、王居士,两个姓,再把名字搁上去,那这是别称。佛是通称,本经来说呢?这个通称是指本师大慈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佛说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释迦牟尼是印度的音,翻成我们的话就是能仁、寂默。能是能够的能,仁是仁义的仁,寂默。所以这个名号就含了。他是能仁、能度一切众生,仁人,爱仁。觉他,他觉他可是寂默,无所度,无所度而在度众生。所以常寂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和照不二,寂是体,照是用,体用何妨分不分啊!体和用啊,所以佛法的殊胜意思。咱们导师的名字里说的明白了,寂默大慈,能仁就大悲。悲慈不二,悲慈并运,登峰造极。能仁,所以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究竟的极果,乘大愿船,咱们的本师无量无量久远,久远劫以前久已成佛啊。但是以大愿度众生还示现到尼泊尔出生,这种完成是示现成佛的,是度我们的,为度我们才演说这部经。这本经以后一切经都灭了,只有这部经住世,这部经今天能正式开始放光,可以说从现在起,到最后最后的百年,都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当机。都要一切众生皆依此法而得度脱。释迦牟尼佛说的,在这经里说的,所以这是说,这个佛就是指的,一切众生大恩大德的慈父,无法不知,无法不见之导师,大觉圆满之世尊。

说的含意是悦,喜悦的悦,悦所怀,心中很高兴,说和高兴连在一起,那不就是畅所欲言吗?这个就是啊!释迦牟尼是金口所宣,是佛说,佛这是度生为愿嘛。现在是众生根机熟了,可以来听妙法子。通过这个法能得到解脱,一切众生皆依此法而得度脱。今天这个时机成熟,来跟大家说心里很舒畅,把自己的本愿大畅本怀,所以是悦所怀啊。不能老如此,最后一百年一过就没了,还有世界还有众生,法就灭了。这个机会是难得的吧,所以有生命是很容易啊!不出轮回,那就没有劲啊。可是闻法的机缘就不多呀。从现在起就是一点点有限的时间呀。最后再挠上一百年,再以后就没有佛法可闻了吗。那么这是贤劫,贤劫有千佛出世,在现在来说,难闻不难闻,若大的北京城,能问现在我们一块听经闻法有几位,佛当年在王舍城三分之一见佛,三分之一只知名字没见过佛,三分之一连名字都不知道。所以佛法,难遇难闻,我们现在很要珍惜这种机缘,也要发起大的愿,使得其他的众生同粘甘露雨。

这两字解释了佛说,大乘也可说成大乘,可当名词来讲,就读大乘,说是譬喻就读大乘是一种交通工具,是车子,古书上说出车千乘就是派出一百辆车,如下像棋车马炮,很少念车马炮。古来的音念车,所以出车千乘,在这念乘。千乘之国是个大国。我们再用大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切不外乎能和所,一是能乘者大,一个是所乘者大,两个方面都是大人物所乘,大事所乘。这个法是个大的法,是个大的车,可以运载一切众生达到究竟。所以他就分别于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的小乘,他那车很小,你就是能乘的也小。所乘的也小,能乘的小,里边的法,只是自觉。能乘的小,也没有究竟,利他之心。《十二门论》解释摩诃衍,摩诃衍就是大乘。梵文名词的译音,比喻二乘为上,与声闻乘,缘觉乘他是上首,所以叫大乘,对小乘而言是大。,佛大人,乘是大乘,这是同样的两个字。音分别,前边的一个音是动词,后边的一个音是名词,佛是大人了, 八大人觉经 。佛这个大人乘座,这个工具叫作大。因能乘的大,佛所乘。又能灭除众生大苦,能让众生得到好处,灭苦功德很大。又观世音,和大势,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佛所乘,能乘的又是大,故名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