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简单地讲一下发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
如果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无论吃喝玩乐、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能积累善根,积累福德。菩提心主要是指利他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心。相续中只有利他心,没有自私自利的时候,才是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休息,一切的一切才是为众生的。之前,没有为众生,所以不能找借口。只有完全没有自私自利的时候,才不会造业。相续中没有自私自利,只有利益众生的心,才是善,才是积累福德。所以说“菩提心妙宝”,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非常重要。
一、发菩提心的要点
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胜义谛菩提心,一种是世俗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这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发心。一地以下,资粮道和加行道只有相似的胜义菩提心,没有真正的胜义菩提心。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发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即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只有扎扎实实地修四无量心,才能发出愿、行菩提心,否则很难。
第一、要去掉对世间的贪恋,否则连声闻和缘觉的果位都无法获得,只能在六道轮回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还没有放下对世间的贪着,不可能解脱。什么叫解脱?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痛苦,这叫解脱。
放下对世间的贪恋,是不是此后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要放弃一切了?不是。站在佛菩萨的境界里看,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但是从轮回的角度,佛讲“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即站在凡夫的境界里看,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不净的、痛苦的。涅槃和净土是一个意思,涅槃是佛菩萨的境界,轮回是凡夫的境界。你真正弄明白、搞清楚了无常、痛苦,对这个道理真正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的时候,这叫看破,这个时候才能放得下。
现在很多人都说得好听,但是做不到,自己也挺懊恼,“平时我很好的,但是一遇到对境的时候就不行了。”这是因为你平时也不行,之前没发现,有对境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因为什么?就是没有看破。“虚假”、“万法皆空”、“三轮体空”,这都叫放下。佛讲,看破了才能放下。这些大道理谁都会讲,哲学家会讲,科学家会讲,包括年长的人都会讲,但是谁也做不到。为什么呢?就是没有看破,所以放不下。真正看破了,看透了,看明白了,真正弄清楚了以后,心里的执着、贪恋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没有什么可执着的,没有什么可贪恋的。
放下是要放下心态,不是要放下行为,不是要放下世间的东西,不是要离开家,不是要离开工作。我们有一句法语:“你真正看破放下的时候,不用放弃一个人,不用放弃一件事。”因为到那个时候,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还用放弃吗?
佛讲二谛双运,不放弃是世俗谛,就是缘起;放下是胜义谛,就是性空。缘起和性空二谛是双运的,也就是一体的,即所谓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不放弃是一体的。放下了,就不会放弃;放弃了,就没有放下。你放弃了,就说明你没有放下。你认为自己放下了,工作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跑到山上来了,跑到庙里来了,以为这是放下,其实这是放弃。
一切都随缘而做,缘来缘聚,缘尽缘散。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你说了算,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的。要相聚也不是你说了算,有这个因缘才能相聚;要分离也不是你说了算,因缘和合了,必须要分离。所以一切都要随缘,这也是放下。
放下贪欲、贪着,因为是它们在障碍你幸福,障碍你快乐。工作、家庭、孩子都有了,为什么还不幸福?为什么还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有贪欲、贪恋,所以永远不会有幸福快乐的时候。凡夫根本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们所认为、所感受到的幸福快乐,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们现在都是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了。
若是要放下心态,就要闻思修佛讲的四法印之“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这些道理。你真正明白了诸行无常,明白了属于世间的、属于轮回的都是有漏的,有漏的都是苦的,对这些道理彻底有感受和体会时,才不会贪恋世间,这是放下。
第二、必须要放下自私自利。声闻缘觉看破了红尘,放下了世间,但是他们没有看破自我,是为自己求解脱的,没有放下自私,所以断证功德没有圆满,最终只是获得了罗汉和独觉佛的果位;他们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还没有圆满,所以不能利益众生、度化众生。
我们现在求往生、求成佛,都是为了自己。一讲极乐世界的功德,贪心就生起来了:“轮回太苦了,人间太苦了,我要去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就想享受极乐世界的福报,只想自己,没想众生;一说佛神通广大无碍,佛智慧圆满、功德圆满,贪心又生起来了:“这好啊,我要有神通神变,我要有智慧福报,我要成佛。”为自己就是私心,这都是私心。
要去掉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有自私自利,你的断证功德是不会圆满的,你的功德、福德是不会圆满的。我们现在若是为了自己求生净土,为了自己而成就佛果,断证功德不会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不会圆满。若没有利他心,没有菩提心,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可能实现。所以要去掉私心。
我们发菩提心就是要为众生。往生、成佛都是为了众生。求生净土、成佛都要调整心态,放下自我,不能有自私自利。若是善根好,就修持大圆满法,成就越快越好,让自己即身成佛,然后去度化众生。若是没有这么大的根基与福报,就修净土法,先到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持,成佛后乘愿再来,度化众生。
如果不放下自我,自私地求解脱,只能得到寂灭边(断灭边)的果。断证功德没有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没有圆满,就无法度化众生。你真正明白了以后,才能放下自私自利,这时你才有真正的利他心。“我不能为自己求解脱、求成佛,我要为众生求解脱、求成佛!”这个心就发出来了,这是愿菩提心。为了实现“为众生求解脱、求成佛”的愿望,我要闻思修行,要修持六度万行这些菩萨的学处,这个决心是行菩提心。
通过修行最后真正证得了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时候,才是胜义菩提心。
二、菩提心的功德
暂且不说是否生起了胜义菩提心,只要在相续中生起了真正的世俗菩提心的时候,一切业障会立即消掉,福慧资粮会迅速圆满。
《入行论》里讲:“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里讲的菩提心是愿行菩提心,即世俗谛的菩提心,也是利他心。外器世界最后通过七火一水而毁灭,最后毁灭世界的火是劫末火。檀香木火比一般的火胜七倍,而劫末火比檀香木火还胜七倍,又大又快又猛,在其上放一把干草,倾刻间就烧掉了。同样,在相续中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的时候,就如同拥有了劫末火一般的威力,往昔所有的罪业会立即消掉,一点也不剩,病障、魔障自然就没有了。如同无论黑屋里的黑暗有多浓厚,持续的时间有多久,当阳光照进来时,它都会立即消失。
《华严经》中云:“发菩提心者乃天等一切世间之大福田。”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了,有纯正的、没有掺杂丝毫私心的利他心了,一切就都变了。称呼变了,成为“菩萨”了;整个人生的意义也随之改变了,成为人天的供养处,成为人天的福田了。即使你享受人间和天界所有的安乐与福报,也不会造业。因为菩萨能利益众生,众生以此能消业积福。
佛在经中讲:一滴水放入大海,大海未穷尽之前,这滴水也不会穷尽。若是相续中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做再大的善业,果报成熟一两次就没有了。但若是发出了菩提心,以菩提心的摄持,哪怕是做了一点一滴的善事,哪怕是积累了微不足道的福德,直至菩提果间,果报无有穷
尽,即使成熟了一百次、一千次、一亿次也不会穷尽,可见在发出菩提心以后,所做的善根、福德是多么得殊胜!《华严经》中云:“总之,诸佛出有坏所具之一切善妙功德,此菩提心悉皆具足,故其广如虚空与法界。”发菩提心的殊胜之处还有,首先能获得人天的安乐,最后能获得遍知佛果。在相续中生起了利他心,暂时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应有尽有,心想事成;最终能获得遍知的佛果,能获得佛的一切圆满功德。
三、断除自私自利,学会换位思考
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竭尽全力地断除自私自利之心,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修利他心。相续中真正有了利他心,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功德就都有了。如果大家想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圆满,想永远地摆脱烦恼、痛苦,就要修利他心。
无论在何处,都要去掉自私自利。因为一切矛盾、痛苦、烦恼,都是因自私心而来的。虽然我们都已经信佛学佛了,但还是这个事、那个事,心里不敞亮,与他人不和,觉得受委屈。在家里、在单位觉得受委屈,在山上也觉得受委屈。你何时才能没有委屈啊?放下自私自利,真正成就利他心的时候,才能没有委屈、没有烦恼,否则在哪里都一样。在你觉得委屈,烦恼痛苦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换位思考,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有自私自利,因为你没有利他心,因为你不会圆融他人。
你自私自利,他也自私自利,互相都是这样,肯定不会有和睦相处,不会有幸福快乐。修利他心也是让你换角度,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维,他之所以那样说那样做,也有他的理由,其实他和你一样,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他也认为自己对。世间人就是这样,总是互相争,互相犟,互相侵犯,喜欢硬碰硬。谁暂时弱就失败、处下风,谁暂时强就胜利、占上风。处于下风的那个人就会觉得受委屈了,心里非常不舒服,心不甘情不愿,但又没有办法,只得随顺对方。不要这样嘛!修利他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换位思考后就没有烦恼痛苦,就没有委屈了。
发菩提心就是学会换位思考。世俗菩提心是换位思考,胜义菩提心是任何时候,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换角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好人,都是好事,这就是通达无碍。其实真是这样,不换角度,只是站在一个位置上使劲想,肯定想不通。不会换角度这是没智慧,会换角度这是有智慧。比如想从大殿里出去,你只知道南边有扇门,但门上锁了,你使劲在那里撞也没有用。你着急、烦恼、痛苦,却不知道另外还有门。南门关上了,就从东门、西门出去好了。同理,位置一换,思想、想法一转变就想通了。所以我经常讲,其实没有什么事,就是自己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制造烦恼,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没有人让你烦恼,没有人让你痛苦。这边出不去,你就从那边出去,为什么非要从这边走?同样,为什么非要跟他闹?为什么非要跟他发生矛盾、冲突,跟他硬碰硬、过意不去呢?
发菩提心,往生、成佛,一步一步地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选择的时候,这是关键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成佛,成佛的路有很多,有远道、近道和捷径道。我们已经选择了捷径道,就是修大圆满。
既然有了这个缘分,有了这个善根,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今生今世能够遇到佛法,尤其能够遇到大圆满法,这是你宿世修来的福报。每个人的根基不同,福报不同,因缘不一样,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大圆满法,不是人人都能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你遇到了大圆满法,对大圆满法哪怕生起了一点一滴的信心,都说明你很有善根,很有福报,你应该珍惜。希望大家对自己有信心,珍惜自己的善根,珍惜自己的福报。好好地修持大圆满法,让自己即身成就、当下成佛!
大圆满就是当下大圆满,你真正安住了,就成佛了。能活在当下的人就是成就大圆满的人。但若是没有万缘放下,活在当下非常难。还在追随过去,还在迎接未来,还在执着现在,这样能活在当下吗?
大家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要找不必要的麻烦,不要烦恼,不要痛苦。这一切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叫开悟。若是你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对那个不对,还是没有放下。有什么不正常的?有什么放不下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不要再患得患失,一切随缘。活在当下,来就来,走就走;聚就聚,散就散;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也是暂时的,没有也是暂时的;好也是暂时的,不好也是暂时的。一切都看淡了,一切都看破了,一切都放下了,你的内心就自在了。不要去操纵自己的思想,不要去操纵自己的情绪,一切都让它自自然然,这样就解脱了。
四、以三个殊胜摄持一切
一切善根福德,包括行住坐卧,吃喝玩乐,若是能以三个殊胜摄持,都是菩提果的因,成佛的因。我们宁玛派的这些大德高僧、历代祖师们,都特别强调这三个殊胜,在任何时候都落实三个殊胜,以三个殊胜来摄持一切。
第一,前行发心殊胜。即有愿、行菩提心的摄持,为了众生要成佛,为了成佛而做善事、修福德、修善根。在此处,前行是指做功德、做善事的目的。
第二,正行无缘殊胜。做善事、做功德的过程中,无论是念佛、诵经、闻法或修法,都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都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即无分别、无执着,这是正行无缘殊胜。在世俗谛,即在凡夫地的时候,应该有相似的三轮体空;在胜义谛,一地以上的菩萨,应该有真正的三轮体空智慧的摄持。由于我们都是凡夫,真正要做到正行无缘是很难的,但是可以做相似的三轮体空,即尽量将三轮都观为空性,尽量以理证证悟无我、证悟空性。
第三,后行回向殊胜。在闻法、修法等结束的时候,要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众生,愿这些功德成为众生成佛的因;或回向给自己,愿这些功德成为自己为了众生而成佛的因。还有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即过去诸佛如是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未来诸佛如是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现在诸佛如是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我们经常念的《普贤行愿品》里面有“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意指: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这就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
无论是念佛诵经,还是闻法修法,无论是寂止还是胜观,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这样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
五、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
大家若是真心想学佛修行,应该先明理,然后依教奉行。若是不明理,怎么学佛修行呢?这就相当于人行走没有双目一样。若是没有眼睛,不仅不能到达目的地,还很危险。若只是明白一些道理,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却不去落实,就相当于只有眼睛没有双腿,也不能实现目标。所以我经常强调理论和实修要结合,修行和生活要结合,这些非常重要。
理论和实修要结合,只有实修没有理论不行,只有理论没有实修也不行。有些人也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却不做不修,还是散乱麻木,还是烦恼痛苦。这样,即使掌握了再多的知识,掌握了再多的方法也没有用。这就好比你虽然很渴,而且还在河边,却不喝水,最终也会渴死的。或者好比你生病了,虽然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药,却不吃,最终也会病死的。
我们讲过不满精进,就是学佛修行没有满足的时候,永不停止,直至成佛。即使你明白了一些道理,掌握了几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还差得远呢!若是自己觉得都明白了、都行了,这时你根本没明白,根本不行!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明白,越觉得自己差,越修越觉得自己更需要修,这个时候才会有进步。
对于修行,我们先不要想太多,不要找这个法门那个法门的。首先应该向内观察,有没有出离心。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解脱,是不是真心想成佛?
你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佛讲了学佛修行的三种情况: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下士道是为了获得人天的福报,如健康、长寿、平安、发财、神通等世间的福报;中士道是为了自己,求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上士道是为了众生,求解脱、求成佛。
现在观察一下,自己是下士道、中士道,还是上士道?如果都不是,就是没有目标。若是没有目标,就是盲目地学修,即使努力了也是徒劳无益。你到山上闻法修法,也没有意义。
如果是下士道,是求健康,求平安,求发财,求世间福报的。即使你再努力、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一些暂时的福报与利益,无法能获得解脱、获得佛果。
如果是中士道,即为了自己求解脱、求往生。即使再精进、再努力,学修再如法,也只能得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不能成菩萨,不能成佛。
如果是上士道,是为众生求解脱,求成佛的,一切都为众生而不为自己,这是最圆满的。
观察一下:自己跋山涉水来到山上,来到朗措玛寺,来到大圆满实修中心的目的是什么?刚才讲的三种发心,哪一种符合自己的情况?若三种都不是,就是没有目标,你肯定是跟着别人来的。
大家首先应该把目标确定下来,接下来再采取方法,选择法门,然后再修持,最后才能成就。
若求的是世间的福报,就不用修出离心,也不用修菩提心,只要断恶行善,积功德、积善根就可以了。若是不管众生,只求自己解脱,那就修出离心,必须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否则就无法超出三界。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再修无我的智慧,就可以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若是想成佛,只有出离心还不行,还要发菩提心。现在必须要这样发心,否则将来无法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度化众生。
大家一定要有目标,不要盲修瞎炼,东跑西颠。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你不是在行善积德,而是在造业。不要拿佛法造业嘛!
不要再糊涂,不要再散乱。应该往上看,向佛菩萨学;不应该往下看,向凡夫学。不能“狗眼往下看”,应该“鸡眼往上看”。把狗放在房顶上,它总想下来,所以总往下看;鸡总想飞,所以总往上看。
六道里有这么多众生,我们得到了人身,多不容易啊!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那么多人都没有遇到佛法,而我们遇到了佛法,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那么多人没有遇到大圆满法,没有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而我们遇到了大圆满法,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这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应该珍惜机缘,珍惜福报,好好地学修。其实成就不难,解脱不难、成佛不难!但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难!难在哪里?难在不精进,难在不珍惜!现在,我们已经具足了解脱成佛所有的因缘,就差自己不上进、不争气、不老实。
菩提心发出来了,就什么都有了,就心想事成了。希望大家都能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都能迅速成就圆满佛果,迅速成就大圆满即身成佛的境界。
按藏历,今天是释迦牟尼佛初次转法轮的日子,我们《发菩提心》的课程刚好在今天学修圆满。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特意安排的。菩提心学修圆满了是成佛,我们也可以辗转法轮了,这个缘起非常不可思议!大家要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这个福报,都有这个缘分,将来一定都能成佛,都能辗转法轮。
我们的百日共修已经进行了六十天,还有四十天。刚开始大家都是凡夫俗子,通过这样的学修,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今年的百日共修特别有意义,我也没有失望。若是对大家没有帮助,大家没有改变,就没有意义了。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都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这是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是佛法的力量。
现在我们对佛、对法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最起码也知道了什么叫佛,什么叫解脱;怎样才能解脱,怎样才能成就。最起码找到目标,找到方向,掌握方法了,人生有意义了,大家应该高兴。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法,确实寸步难行。你们上山也不容易,大部分人都有家,有工作,但是都不顾一切地上山参加百日共修。我诚恳地说:你们没有白来,你们来得有意义!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总的回向,将我们在六十天所修的善根福德,以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中所积累的福德善根,都毫无保留地回向给宿世的父母众生。他们正在六道轮回里,大部分都在地狱里感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愿以我们的善根、福德消除他们的业障,使他们能从地狱的痛苦中,从六道的痛苦中,早日获得解脱,早证菩提,早日成就大圆满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相续中若能生起菩提心,能够消除多少业障?
2、修密法需要在相续中生起何种菩提心?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