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上)

发布时间:2024-08-07 02:16:41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上)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心灵十境》最初由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发行。 证严法师, 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

《心灵十境》属于佛典系列,讲述成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的十个阶段,也是生活中,人格提升必经的十个层次。

第一地 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

第二地 离垢地

若能以智慧来观察大乾坤(天地)及自己的小乾坤(身体),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乾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第三地 放光地

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才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程度;学佛亦然,要从凡夫到达成佛的境界,更需经过长久时间来学习。

第四地 焰慧地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在于一个“心”字;也就是从心修起,而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性无形,到底要怎么修持?

第五地 难胜地

学佛的因缘确实很难得,佛教中有一句话:“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第六地 现前地

个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无明所遮蔽,而无法显现智慧的光芒。

第七地 远行地

要达到“远行地”菩萨的境界,必定要有成就方便的智慧,也要发大悲心才行。

第八地 不动地

从起点到目的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需要我们一步步地精进不懈,才能渐渐缩短距离以至究竟的佛地。

第九地 善慧地

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从基础开始,然后再一层层地往上爬;若放弃基础,等于是悬空了,那就会很危险。

第十地 法云地

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上)

第一地 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

勤修“戒、定、慧”

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瞋、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为了一些成见、分别心而产生不愉快。例如:对某个人起欢喜心时,不管对方有任何行为与要求,都会袒护他、为他说尽好话或答应他的要求,为他付出,甚至为他犯规、为他作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呀!

相反地,若不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心生怨恨。而纵然对方有很多优点与才华,只因为不喜欢他,就会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这就是一种怨憎心。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而这些成见,其实都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

学佛说来简单,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勤快与殷勤,又称为精进;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殷勤之心,就会很欢喜而不怕辛苦;不怕苦,就能保持恒常心,不断地精进。

“戒”,就是守规矩、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我们的心起贪念,对人没有怨恨,心不要被无明所染,这都必须以戒作预防,不令三毒(贪、瞋、痴)侵犯我们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贪,也不会轻易对他人发脾气;能以“平常心”和“欢喜心”待人,自然就不会生起分别与怨憎的心态。勤于守戒,我们的心就能“定”,而不会任意受到人与事的牵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确的方向。

“正”为我们的行事准则,不偏袒或故意压制某一方,内心没有惊惶、没有挂碍,就会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烦恼就能减少,智慧自能涌现。智慧与烦恼是对立的,烦恼增加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就像“秤”一样,一边减轻了,另一边自然较重。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

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寿、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是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

例如:佛陀的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佛陀所讲的教法,点滴都流入阿难的心中。不过,佛陀却对他说:“阿难,虽然我所说的教法,你都听到了,但是,你真正的体会与佛法大海相比,只不过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平时在降伏心中的烦恼时,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其实,若肯下功夫就不难,最困难的是“时间”;若能恒久而不退转道心,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要起欢喜心也很简单,不过,如果是短暂的欢喜或有分别心的欢喜,仍无济于事。其实,人生的快乐就在于欢喜,有欢喜才有幸福。所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成就道业,一定要时时培养欢喜心。

有心与无心

但是,要保持欢喜心,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困难。就拿“定力”来说,要能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不容易,像最近我就体会到失眠的滋味。

常常有人说:“我晚上都睡不着。好苦呀!”

我常会回答她:“我们是忙得没时间休息,而妳竟然会睡不着,一定是想得太多了,把事情放下就会马上睡着了。”有一天晚上,我却被“无心”的东西所扰乱,以致“有心”而失眠。那天半夜十二点半左右,我忽然被一阵念佛声惊醒,对方念得好起劲、好认真!我心想:现在是几点了?是谁念佛念得那么认真?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是闹钟的念佛声。或许是我时间设定错误,才会在三更半夜里传出如此认真的念佛声。

本来我想去关掉它,但心里又想:可能它只响个五分钟或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吧!我决定和它周旋看看,它无心、我有心,看我能不能在念佛声中,心很轻安而无挂碍地睡着。

结果呢?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也过去了……,看看时间已经一点零五分了,它仍是“无心”地念下去:而我这个“有心”人,也很认真地一直听,听得心好烦啊!于是,我只好起身把闹钟的定时钮按下,念佛声才嘎然停止。

心系臭皮囊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有一位修行四十多年的老修行者,平时若有信徒即将往生,他都会对人家说:“身体是一个臭皮囊。时间到了,就要把它丢掉、不要有挂碍,这样才能解脱。”并且请家属不要吵他、要赶快为他念佛。

但是,一旦自己这个臭皮囊将腐烂、坏死时,他一样会很烦恼、心放不下。

我去探望他时,对他说……“这就是你常常说的‘臭皮囊’啊!不要把死看得那么重,专心念佛吧,”

他说:“法师,我过去也都是这么对别人说,可是现在真的很痛苦!你教我怎么放下呢?”

我说:“用念佛来转化心念吧!”

他说:“我也知道要念佛,可是,现在我真的念不下去啊!”

他临命终时,一些法师都围在他的身边念佛。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他的俗家眷属——媳妇、女儿一直要靠近探望,而他虽然讲不出话来,还是一直招手希望他们过来。但是,法师们为了不让他的心受眷属牵绊而不得解脱,坚持不让他们接近。试想,这是多么痛苦啊!当一息尚存时,哪怕先前已有几十年的修持经历,到最后却还是放不下。

所以“有心”时,难免就有烦恼。

转凡夫心为佛心

我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学佛,就是要转凡夫心为佛性,要把凡夫的烦恼心除去,必须经过洪炉的锻炼,才能锤炼出杂质而成钢,再制成精良的用具。

在清净的地方修行,不是真正踏实的学佛。唯有在复杂的人我是非中,才有机会让我们磨练与学习;环境越恶劣,越能练就纯良的本性。

凡夫心多烦恼,诸佛和菩萨的心则清净无染;因为佛菩萨已经达到“无染心”的境界,所以能显现清净的本性。就如上文提到的闹钟,它无心、我有心;无心的境界很自在,不管是不是休息的时间,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它就开始殷勤地念佛。若觉得不需要时,把按钮按一下,它就会静下来,不会抱怨主人让它念得那么久,也不会埋怨:“你不要我,便把我按掉。”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正在用功念佛,旁人只是轻轻说一声:“你不要念得那么勤,执着于用功,而忽视该做的事!”

他通常会回答:“你嫌我太勤?好啊!我可以轻松一下。”之后若教他再继续用功,他就会说:“我不要念佛、拜佛了。”这就叫做“有染心”。

我们若能把“有染心”转变成“无染心”、把凡夫心转成佛心,就能时时殷勤、欢喜。欢喜心就是清净心,没有人我是非,没有“我所爱的人”,也没有“我所怨的人”,没有了爱与怨,就能时时保有清净的欢喜心

欢喜心要尽形寿、尽未来际持续地培养,才能达到菩萨的“初地”。这说来简单,但是经过分析之后,实在也不容易,难在于需要有耐心和恒常心,有了它,就能转心念而逐渐显露佛性。

四大与人生

关于人生世间,我们所要认识的有“大乾坤”与“小乾坤”。大乾坤就是整个宇宙之间,天地万物包括季节气象,若有不调顺时,我们都会有特别的感觉。

例如艳阳高照时,就会感到很炎热。往往有特别的感觉时,就是“不调”,没有什么感觉时,才是“顺调”。人们应该珍惜“没有特别感觉”的时段,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人生。如大乾坤四大调和时,我们不会感到特别热,否则稍微动一下就汗流浃背,让人很烦躁,这就是“火大不调”。

下雨天时,要外出辨事就很不方便,这也是一种“感觉”。像这次澳洲的水灾很严重,从电视画面上看到,滔滔洪水已淹没了多少县镇乡村!这场水灾,不知造成多少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的生命因而丧失?雨水造成的影响,轻者是外出不方便,重者造成家园流失,甚至生命的伤亡,这叫做“水大不调”。

再则“风大不调”。近年来常有超大型的飓风,吹毁了很多城市、县镇、乡村、农田、房舍,一阵强风来袭,便使得他们的家园满目疮痍,这就是“风大不调”。花莲在一个多月前也有台风,瞬息之间大街小巷变得面目全非,风夹着水、带来大雨,整个铜门村庄就这样被毁灭了,这叫做“风大不调”。

还有“地大不调”。过去花莲曾经发生四级的地震,天摇地动,令大家饱受一场惊吓。而菲律宾竟然也曾经地震达到七级多,毁损了许多人命和豪华的建筑物。一些风景优美人潮不断的观光地区,也在瞬息间全部塌陷。

人的生命就在一瞬间被埋没了,有的人当场死亡,但也有奇迹出现,几天前的新闻报导提到,有一位厨师被埋在瓦砾堆中,正巧有一个缝隙能呼吸,就这样过了近十天;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只受到轻伤。问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他说是靠雨水。人可以几天没食物吃,就怕缺少水分,有了水分,生命就能维持下去。

看看一场震灾,当地不知丧失了多少人命与财产,几十年的经营同样毁于一旦,这称为“地大不调”。

以地理学来说,地层并非整片都是平的,而是一块块的地块连结堆叠而成,地块会受气候影响,地热温度较高时,就会膨胀起伏而引起摩擦;天冷时则会收缩,内部就产生缝隙而引起震动。

善用健康的时光

在志工早会时,我问医院的志工,这几天有没有看到什么特殊个案?有一位志工菩萨对我说:“师父,我看到一个老人好可怜,她气喘,喘个不停,医生一直在照顾她,”一直检查、换不同的药,还是一直喘。她的孩子在一旁陪伴也不知如何是好;病人辛苦,照顾的人更辛苦,医生也是无可奈何。”可见不论是大乾坤(天地)、小乾坤(身体)只要顺适,则是健康而幸福的。

所以,我常对志工说:“你们平时会感觉到呼吸是这么困难的事吗?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就是在没有特别‘感觉’的时候,这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时候!若是感觉到身体某个部位不适,那就是它有了毛病,才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到。”

人生真正要学的,就是要学得轻安自在,不要有异样的感觉,这就是幸福。若能善用健康的时光,珍惜生命的使用权,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要行菩萨道,一定要保持欢喜和殷勤,这是进入菩萨地的初阶,也就是第一欢喜地。因为欢喜就是幸福,快乐就是菩萨;面对一

一切境界,都能欢喜快乐、不计较人我是非,就是菩萨的初地。

第二地 离垢地

离垢地 ,就是很清净的境界。何谓“垢”?也就是垢秽——对人我有分别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都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像这样,心就会常常有垢秽染着。心地若能净化,去除这杂念,才能进入“离垢地”。也就是心田中完全是纯净的好种子,不要掺杂一些不好的东西。

人之大患在于身

若能以智慧来观察大乾坤(天地)及自己的小乾坤(身体),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乾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世间最污浊、最臭秽不净的就是这个身体;同时,也是最不保险、最不安全的。因为不论是社会、国家的动乱或山河大地的“四大不调”,都对人们有最直接、最大的影响……

例如一有“大地震”时,大家就会赶紧逃避。为何要逃呢?因为怕大乾坤的地大不调,会使我们这个小乾坤受到伤害。小乾坤的“地大”就是筋、骨、肌肉等硬质的东西;这些筋骨组织再强健,也抵不过山石泥土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会怕大乾坤的变动或是人为意外的变故。

例如,一位在慈济医院急诊室服务的志工,就曾提出一件个案。她有一次在值勤时,救护车送来了一家人。他们开车出游,车子忽然在半路上爆胎,先生紧急煞车后,方向盘失控、撞上路边的民房。结果,不仅整部车全毁了,一家五口也都受了重伤。

我问她:“看到那种景象, 你会害怕吗?”她说:“不会。不过,觉得人生真是无常!好端端地坐在车上,怎会想到车子忽然会爆胎呢?在刹那间,一家五口就这样遭受到伤亡的惨祸。”这的确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无常;若是换成比较胆小的人,看到那种血淋淋的场面,一定会受到相当大的惊吓。而慈济志工的确是“仁者有勇”,令人称赞。

在环保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医院里的废物。因为医院是细菌最密集的地方,而且被处理掉的病变坏死肢体,脓血烂臭、污秽不堪!所以说,人间最脏的东西就是这个身体。

由于我们的身体如此污秽,心念又从外面染着一些人我、是非的烦恼,以致对清净的妙法不能领纳。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储藏宝藏的宝库。可是,很多人都把宝库当作垃圾桶使用;对于日常生活中能够净化人心的清泉甘露,反而不会拿来运用或储存在宝库里,只是储存一些人我是非、贪瞋痴的垢秽。

无垢染的欢喜

这些垢秽若是充积于内心,就算“欢喜”也是一种垢秽,比如:“中了奖券,中了六合 彩!”或是“股票又涨停板,买的地涨价了!”所欢喜的都是这些投机、泡沫不实的东西。想想,这样的欢喜是清净的吗?不是。倘若隔天股票跌停板,一下子又转喜为悲、啼哭不止了。

台中有一位会员,说他母亲很担心他去玩六合 彩。因为怕他中奖时就笑个不停,若是“杠龟”则又哭个不停。有了笑不停的欢喜,就有哭不停的烦恼,这就是有污染的心——贪心。真正的菩萨所拥有的是“清净的欢喜”;虽然还有那分“人伤我痛”的烦恼,但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得失烦恼,而是为了悲悯众生的烦恼。

所谓“烦恼即菩提”,虽然菩萨也有烦恼,却是发了菩提心的烦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要痛苦的人能得救,他就很欢喜,这叫做清净、没有烦恼的欢喜,像这种没有染污、没有人我是非,而且恒久的欢喜,才能称为“无垢地菩萨”。

菩萨心并不只是发心、热心,菩提心易发,恒常心难持。我们要把易发的菩提心化为恒常心,不只在今生此世,还要尽形寿和尽未来际,都要抱持这分心。

所以,学佛要先看透世间之理。大乾坤有四大不调,小乾坤也是刹那无常,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只需好好地清净心地,不要让它蒙上垢秽污染,并时时抱持着欢喜心和清净心,这样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无垢地菩萨”了。

不改初衷恒精进

每个人都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像个菩萨?今天的心是否很清净?有没有卷入人我是非?天天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再翻出来看:第一天、第二天欢喜,第三十天是否同样欢喜?第一天身心清净、没有人我是非,第二天也很清净……,所保有的是“看到别人欢喜时,我就很快乐。”二一十九天都是如此,第三十天是否还是如此?如果第三十天仍不改初衷,那么这个月你就能画上一个圈圈,代表你已经做了一个月的初发心、无垢秽的菩萨。

但不是只做一个月的菩萨而已,要把这些圈圈持续地画下去,画满一年十二个月。当中是否有三角形或打叉的符号,就要以良心来自我约束。一年过后,若有十二个圈圈的话,那时候你才可以说:“我已经当了一年的初发意菩萨了。”

其实,要当菩萨是很容易的,并不是会“飞天钻地”才是菩萨;只要改革自我的内心,就能逐渐进入菩萨的境地。总之,还是要人人多发心,好好保持这股清流;并将无污浊的心,应用在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上。

第三地 放光地

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经过一、二十年的学习,才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程度;学佛亦然,要从凡夫到达成佛的境界,更需经过长久时间来学习。

净化心地,自照照人

前面说过修学菩萨的心地,要经过十个阶段:第一是“欢喜地”,要时时播撒欢喜的种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厌恶的种子放在心上。如果讨厌某个人,就等于种了一颗“怨嫌”的种子;对一个人产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祸根,将来就会产生障碍,所以要去除这种心态。时常培养欢喜心、结欢喜缘,得“欢喜地”。

第二是“离垢地”,即心地常常保持纯净、没有杂念。修学尽管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专心深入一项法门,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有多少时间能任由我们东挑西选的呢?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样样都学,把时间挥霍在走马看花之中?

像现代的科学也分得非常精密微细。单就医学而言就分很多科,每一科都非常精细;这无非是因为生命短暂,可以学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学有专精”,不得不分门别科。学海无涯,而佛法所涵盖的更是广大无边,所以我们学佛要专心一意,若能如此,心地才能远离垢染,这就是第二阶段——持心清净无染,得“离垢地”。

第三阶段是“发光地”。一面镜子若是蒙上一层污垢,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心若被污染了,清净的智慧就无法显现其良能效用。学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心地能发光(智慧光能);而且不仅能自照,还要照亮他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黑暗”。其实,这里所讲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无法显发出来。不仅没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会感到迷惑不安,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无尽的欲望所遮蔽,因此无法发光;若要使它发光,唯有修学坚忍美德,才能断除迷惑。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忍受境界的诱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生忍与法忍

谈到“忍”,学佛者要具备两种忍:一是“法忍”,一是“生忍”。发心修行者,必须修“法忍”;为了求法,必须立定心志下苦功,为法忘躯也在所不惜,不要常常存有“小我”的私心。

例如礼佛时,不要只是想:“天气这么热,稍微拜一下就会流汗。晚上已经沐浴过,不要再拜佛了;以免拜完后又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其实,如果有心希求佛法,就能忍受“流汗”的麻烦;反之,就无法去除“我”的存在而见佛性。

有的人刚发心要修行,就想找个较清闲的道场——环境好,周围干净、没有蚊蝇,职事又不会太忙、不用做很多工作,认为这样的道场才适合修行。其实,佛弟子应该为法忘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真正能为法坚忍;也才称得上是修行。佛理深无边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要能透彻理源,必须安忍无悔,这就是法忍。

再来是“生忍”,“生”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忍苦耐劳。又如我们所帮助的阿公、阿婆、孤儿寡妇或是贫病交迫的人,抑或遭受天灾人祸的苦难众生,都是在生活中受尽苦难,虽是无奈,也得堪忍!

以前,我常亲自下乡探访“照顾户”。有时候远远的就有人指引我们:那一间屋子就是某某人的住所。看他们住的房子,会感觉到还不如一间鸡寮或猪舍。这哪像人住的地方啊!要进屋内还要弯着腰、半蹲着才能进入,一进去往往就看到阿伯或阿婆病倒在床。他们就在这样的小屋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的确很无奈,但也不得不忍耐啊!

相反的,有的人犹如置身天堂。他们住在高楼大厦里,每天搭电梯上下楼,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只要用手指按个钮、门一开就到了,这也是一种生活环境。他们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但是,是否过得比穷人快乐呢?不尽然,因为人心总有追求不尽的欲望。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象那么大,小小的蛇却想把它吞下去。这就像凡夫心,贪欲无穷,欠缺了一分“忍欲”之心。

金银与毒蛇

在佛典上曾经提到:有一天佛陀在行进间,忽然转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赶紧朝佛陀指的方向看去,随即接口说:“佛陀,毒蛇!”然后,师徒二人就很安然地走过去。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