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金刚经网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2-12-25 19:09:40作者:久久金刚经网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传印

  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住持

  前言

  有史以来,不论东西方,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科技资讯发展迅速,能源物资逐渐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商贸步向一体化的今日世界,佛教对今日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怎样发挥其影响力,如何以其独特的教义与修持方法,透过各种教育途径,为今日人类所面临的空前危机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当今佛教徒所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佛教教育的特色

  (一)佛教是宗教并超越宗教

  佛教被称为宗教,因佛教与一般宗教一样有教义主张,有信奉物件,有教团组织,有崇拜修持仪式。

  但是,佛教“缘起性空”的根本教义,否定万能宇宙创造者的存在,否定神力命运主宰者的存在。认为,每个人可藉自觉、自修而改善人生,不是依赖神力,敬畏神力而得改善。佛教认为:透过内省觉悟与修行体验互相印证,回圈推动而获得学识智慧,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改善人生。

  (二)佛教含哲学亦符合科学

  佛教的教理博大精深,有关于宇宙缘起的本体论,业力轮回的生命论,行为因果自负的人生观,促进生命净化的各种理论及修持方法,是一门可以实践、有益身心修养的哲学。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合乎科学的,例如:无际无边的宇宙观,现象界万物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因果观,自然界不断地成、住、坏、空变迁,动物界生、老、病、死的回圈现象,人类心理上、行为上的发展历程的阐述,都与科学所论互相吻合。可以说:佛教是一门符合科学、可补科学不足的人文教育。

  (三)佛教是知行并重、悲智双运的自觉教育

  人类文明进步是建立在知识的不断探研和实践经验的相互结合。佛教的修学过程是:由信仰进而理解,由理解而加强信心,然后付诸实践,在实践体验中获得证悟。

  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内心的反省、自觉,行为的自律,由内心良知的自觉,展现出端正善良的品德,由此缔造出善良无争,互惠有序的和谐社会。

  佛教特别推崇中道主义,严防思想偏激、行为极端。讲究信仰与理解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情感(慈悲爱心)与理智(自觉自律)交融。以理性的态度探求智慧,不断改善人生,创造文明。以感性的爱心做好人际关系,造就社会长远的和谐。

  宗教的使命

  古代民智未开,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及对生命界的迷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义渐渐充实,教化逐步扩大。高级的宗教都具备哲理思维,并且重视人格修养。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宗教具有下列数种功能:

  1. 依自觉、内省探索真理,创造精神文明。

  2. 建立正确的观念,启发人性善良的心胸,提升人格、品行的修养。

  3. 藉宗教信仰增强生命力,克服困苦,渡过难关。

  4. 让过错者、犯罪者获得悔改重生机会。

  5. 关心苦难者,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

  6. 以心灵辅导,协助失意者恢复信心。

  综观世界三大宗教在历史上对人类的影响,西欧耶教曾经集宗教、政治、教育三大权力于一身,形成中古欧洲思想、学术、科学的黑暗时期,直至文艺复兴,政教分离,文明发展才重现曙光。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舍王位而出家修道,以少欲知足的环保生活自修,以自觉、反省创造精神文明,以平等,慈悲发挥人性光辉。佛教以柔性的言教、身教感化世人,所以自创教以来,从未因宗教问题而发生战争。

  本人觉得,宗教家应认清自己的岗位与责任,宗教家关心国家,但不参与政治。在政治、宗教、教育三系统中,我认为:佛教徒应本着佛教的精神,透过教育、文化、慈善、民俗活动等管道,善导时代思潮,扶正社会风气,为缔造和谐幸福的社会贡献力量。

  佛教教育的机遇

  )思想开放、佛教再创光辉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引带潮流求真理、做善事、重修养的积极进取一面,但是,也有它保守、固执、消极的一面。所以,在文明的演进中应去芜存精,留取精华,舍去糟粕,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

  就佛教而言,它发源于印度,成熟并光大于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文化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汉传佛教。今日思想开放,学术空前自由,讯息通达无碍,在此百花齐放,千家争鸣的大时代中,汉传佛教与同根同源、因地理、民俗而发展互异的南传、藏传佛教,欣喜相逢,亲切交流。若能结合南传、藏传佛教,凭籍佛教哲理的特色与佛法修持的宗教体验,以崭新的姿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精彩多元的文化,彼此交流,互补长短,必能为世界文明的进展再上层楼。

  (二)中国富强、汉传佛教面向世界

  历来优秀的文化或宗教,要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持才能成为强势文化,才能顺利迈向世界推广海外。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增。这对成熟于中国本土的汉传佛教,可说是一个机遇。2006年和这次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为世界各地佛教徒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大家以坦诚、开放的心怀,透过交流,无论在教义的探讨、教团的联谊、播教的心得、对信徒的教育、对社会的服务方方面面,提供意见,交流经验,建立联系合作管道,希望汇集各地佛教精英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三)时代危机、奉献辅助化导力量

  当今社会变动转型,环境染污严重,产生两大危机:

  (1)心理危机:从质朴单纯的农业社会步向复杂多变的工业、商贸社会,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紧张的都市生活、沉重的工作压力、瞬息万变的工贸商机与财经市场,存强汰弱,分秒必争,令人焦虑不安,情绪失控。宗教的功用就是提供人类心灵的慰藉、思维矛盾的化解,情绪波动的舒缓。佛教对人生的烦恼及心灵的困惑,有其一套圆善的哲理及修持方法,运用佛教的哲理,推介佛教的修持方法以消除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是今日佛教徒的时代任务。

  (2)环境危机:科学的进步给人类提供莫大的方便,物质的昌盛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但也给人类带来难以挽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面对这严峻的世纪危机,全人类值得深思反省,全世界的政治俊杰、科学精英都在为我们人类共同、唯一的家园环境恶化的问题,同心协力共谋对策。

  少欲、知足、惜福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佛教徒简朴的生活极符合今日所提倡的环保精神。大乘佛教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观念。有情的动物世界与无情的自然世界,其本质是平等的,二者应互相尊重,和谐共存。

  人类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肆意开取,伐木、采矿、钻油……,结果严重破坏生态,危害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对未来后代的祸害难以估价。

  道家老子的摒除机智、崇尚自然的思想,有反科学的意味。这与佛教有情(动物生灵界)无情(物质自然界)本质平等的观念,二者皆有控制物欲、返归自然、重视生态平衡的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今日环保的推行。

  佛教教育的挑战

  既有机遇,必然要面对挑战。悠久古老的佛教有上述各种机遇,将面临下列各种挑战:

\

  (一)思维的改变:佛经对众生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业报轮回有详尽的论述。但今日佛教、要注重现在的把握,现世人生的改善。虽保持传统行仪,更注重实质行动。切实在人间依佛法修持,缔造人间净土。

  (二)人才的吸取与培育:面对新时代,各行各业彭勃发展,佛教的传布人才与管理人才,远远不足以应付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僧人的学养素质与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对等的,尤其在学术、文化、教育高层次的互动,更需要学有专长的人才。所以,培育人才与提高僧人的学养为当务之急。

  (三)制度的建立与组织的加强:佛教向来注重主观的内省,重视个体的自发,所以客观制度与组织的迠立相对薄弱。传统的丛林制度仅适合僧人自修,难以发挥播教的力量。主动而有系统、有效率的传教弘法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与健全的组织为后盾。制度的迠立与组织的加强是推行佛教教育的一大挑战。

  结语

  清净的世界、福乐的人生是佛教的理想。也是全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科技、工业发展既已成为人类历史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为珍惜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如何有节制的开取能源、如何把污染破坏降至最低,各先进国家正密切关注,研讨各项环保方案,分阶段实施。社会各阶层也群起响应。佛教徒不仅支持环保,更要主动地负起心灵环保的任务。佛教既拥有殊胜的教义,应运用各种教育途径,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发挥佛教济世利民的宗教精神,为解救今日人类的危机作出实质的奉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