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人讲故事说,多年前有个叫王满意的,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孝子。
四十多岁,外表憨厚老实,无论和谁说话都会憨憨一笑,有的人调侃他的小短腿,他也不生气。
这位孝子乐于助人,谁家有个啥事,不用招呼,肯定主动就去帮忙,还是生产队的小队长,人缘非常好,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子嗣。
有一天,雷声大作,狂风暴雨,忽然一个惊天霹雳,小队长王满意被雷劈死了,还是在家中被劈死的,更离奇的是,被劈死的时候,他正在背着老母亲呢!可老母亲却没事。
在大家都觉得是天灾人祸时,家里的老母亲就说话了:“劈死的好”。这一句话就像劈死王满意的那个雷一样,非常轰动。
村里人都纷纷议论,哪有这样的母亲,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吃的穿的用的,还不都是王满意给弄的,也没见谁家的老人有你活得这么滋润。
有在王满意家吃过饭的村民说,饭菜刚做好,王满意亲自盛好送到母亲那屋子去;逢年过节都能看到他扶着穿着新衣服的母亲出来溜达;刮风打雷的时候,都能看见他怕母亲害怕,把母亲背在身上,说不定那天的雷啊,还是王满意帮你挡住的呢!
这样的人去哪找啊,哎,这老母亲也是极品了,大家听后都骂这老母亲不是人啊。
老母亲又说话了,靠他?要不是我这个儿媳妇我早死了。一片哗然啊,有好事的去她儿媳妇那打听,媳妇就是摇一摇头,悲痛的不愿意说话,只是止不住的流着泪。
没过两年,老母亲一过世,媳妇就离开了这个村,村里人说女人就是女人,就这么薄情,还没出三年呢。
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事不了了之的时候,从外地邮寄来了一封王满意媳妇写的信。信中内容大致如下:
其实王满意真的不是你们想像的那样,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他就去外面找女人,还有了孩子,对自己动不动就拳打脚踢,要不是婆婆护着,早都被赶出了家门。
他给婆婆送饭是做给大家看的,因为婆婆也不支持他把孩子带回家,所以家里人都吃他的剩饭剩菜,婆婆说要告诉村里人,也被他殴打。
婆婆过年穿的新衣服,那时你们没注意都是同一件衣服吗?出去转一圈,回家就要脱掉,叠好留着下次接着穿,婆婆和自己很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了,他的钱要给他外面的女人,他说不能下蛋的女人不配穿新衣服。
他把婆婆背在身上是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不孝顺父母小心被雷劈死。所以一打雷就把母亲背在身上,希望婆婆能帮他挡住,可惜就他被劈死,身上的婆婆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信看完后,村里一片哗然,原来王满意是个不孝子,才遭到被雷劈死的惩罚!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从此再也没人骂这两个女人了。
孝顺父母,有什么福报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讲究忠孝治国,所以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把孝作为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实在是太深刻不过了。
不给父母财物供养会一辈子贫穷,做官有做官的因果, 富有有富有的因果。有个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 父母打骂, 一句话的抵触都从来没有, 打也不动不跑。因为这个孝顺, 他做了大官。但是他因为父母有足够的退休工资, 就不供养父母, 结果他虽然做了大官, 这辈子都没有多少财富, 远不如一个普通的开店人富有。
佛陀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获罪无量。
一个人不抵触父母, 他的骨骼就长出山岳河川的相来, 做官就成必然了。
一个人财物供养父母, 他的面色就生出和合回旋的财气, 财气就丰隆。
古代的官员出行都要打伞盖, 父母就是伞盖般的官气, 荫官。
古代的奸臣, 虽然坏透了, 但却都是非常孝顺的, 如果不孝顺, 他的官很快就丢了。
现代人认为孝就是赡养父母,可古人不这么认为,更重要的是让父母愉悦高兴,子游向孔子问孝时,孔子说:〝现在人认为孝顺只是在饮食方面能供养父母,狗和马也都被人饲养照顾。如果奉养父母时,缺乏恭敬之心,那跟饲养狗和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没有缺乏;中品的孝顺父母,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上品的孝顺父母,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所以如何孝顺父母?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欠缺。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呢?所以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更难。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如: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有福利的事业机构,为人子女者不能让它中断,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