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苑珠林》卷九十三,问:“无病饮,得罪
。有病开饮否?”就是说无病饮肯定是结罪的,作为居士来讲,作为僧人来讲,肯定是结罪的。答曰:“依《四分律》,实病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者不犯。”讲的什么意思呢?除了酒不能治的病外——非酒莫治,这个佛戒律是开许的,这个不犯。除此之外,任何情况都不允许。过去有人讲过,为了身体好,喝杯酒没问题。还有的说,有一个僧人每次吃饭都放一杯酒喝,意思是无相,意思是可以祛寒。这都是犯戒,这并不是无相。真正的无相者是谁呢?是佛、菩萨、罗汉。你看看,佛、菩萨、罗汉哪个喝酒啊?是不是?已经是大成就者了,那样的无相他都不会喝酒的。
在佛经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罗汉,曾经降伏一条龙,他因为误饮酒,遭蛤蟆所戏。因为居士一种善心,看他把龙降住了,给他做菜啊,还是做的什么东西,里面含有酒,他不知道就吃了,吃了以后醉了,吐的满地都是,就有一些蛤蟆跑过来吃他吐的东西。后来佛走过来看到,就告诉大家:你看看,这么一个大阿罗汉,而且那么大的本领,把龙都能降伏,但是由于喝酒以后,遭一个蛤蟆所戏,让蛤蟆给欺负了。就是喝酒了,连神通都没了。佛告诉弟子,绝对不能喝酒,没有什么开缘的地方。所谓的开缘就是有病,还得非酒莫治才可以,除此之外没有开缘的地方。
有一本书上说有一个和尚吃饭时喝酒,还放在大家面前喝酒。这绝对是犯戒的行为。有病喝酒还得避人,不能和大家共住,你得上别的地方去住。当你不喝了以后,最起码得七天以后,洗漱干净,包括衣服、身体都得洗漱干净,还得忏悔,才能和大家共住呢。戒律绝对不允许喝酒,所以说把戒律当成儿戏,这绝对不正确。
“实病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者不犯。”问曰:“开服几许?”答曰:“依《文殊师利问经》云,若合药医师所说,多药相和,少酒多药得用。”是什么意思呢?你这个酒啊,不能借着自己身体有病去喝,比如有的人就说:“我有点风湿,这个得用酒治。”实际上除了酒,别的方法也能治,所以这是不允许的。如果非酒莫治,但也不能放不点儿药,大部分都是酒,借这个药名去喝酒,这也不允许。所以《文殊师利问经》里讲了,“多药相和”,就是多种药和在一起,“少酒多药”,必须得有比例,药多酒少,这才可以用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是不可以用的。
《舍利弗问经》云:“迦兰陀竹园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经年危笃将死。”就是快要死了。“优波离问言,”优波离就是僧团中最持戒的一个。“汝须何药,我为汝觅,天上人间乃至十方,是所应用,我皆为取。”这个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他问“你需要什么药?不管天上的、人间的,我都能给你拿来。”因为他是大阿罗汉,他有这个本领。
这个比丘就说:“我所须药是违毗尼。”什么叫毗尼呢?就是律,戒律。违毗尼就是戒律所不允许的。你看看,这个比丘自己都不敢轻易开缘说“我去用酒”,自己都不能去说,还得是优波离尊者去问他,他才说。他说我所需要的是犯戒的药,“故,我不觅”,所以我没有去找,他说:“以至于此,宁尽身命,”就是说我认可生命尽了,死了,也“无容犯律。”就是不允许犯戒律。“戒”和“律”是两个意思,但又是同一个词(指经常所说的戒律)。“律”就是有些善法是必须做的;“戒”是不如法的事不许做。所以说无容犯律。
优波离尊者又问了:“汝药是何?”你那药是什么药啊?他说:“须酒五升。”优波离说:“若为病开,如来所许。”优波离因为是持戒第一,所以他根据律就找出原因来了,他说佛说了为病所开,你的病非酒莫治了。他已经认可死了,他的病达到快要死的地步了,认可死他都不犯戒。
我们想一想,过去的阿罗汉不是白得的,不像我们想象的,稀里糊涂就可以得。他都有宁死不犯戒的心,不给自己找任何开缘。所以优波离尊者就说了为病开缘,如来所许。如来就是佛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因为往前还有无数佛,都叫如来。
后来“为乞得酒,服已消瘥”,后来给他乞来酒了,服了以后病确实好了。病一好,这个比丘“心怀惭愧,犹谓犯律。”他虽然病好了,但认为自己还是犯了戒律。上哪儿呢?“往至佛所”,到佛那个地方去了,干吗去了?忏悔去了,“殷勤悔过。”你想一想,这个比丘为了治病,没有药,他认可死都不肯犯戒。一个持戒第一的尊者为他开许了,把病治好了,他仍心怀惭愧,还到佛那儿忏悔去了。殷勤悔过,不是说到佛那儿说一说,对不起啊,我喝酒了,不是那个意思。而是头礼佛足,诚心地忏悔。
“佛为说法,闻已欢喜得罗汉道。”最后证得大阿罗汉。佛为说法,给他讲了这是不犯的,因为他没有这个心,没有贪酒,是为了治病才允许开缘。过去的罗汉拿戒像生命一样看待,这叫罗汉,这叫智者。刚才我讲了,有的人说喝点酒没有问题,为了身体健康;有的说做菜啊,我稍搁点料酒可以。有的还把酒摆在桌上了,说是身体不好,为了祛风寒,摆在桌上叫大家看,他无相喝酒。这都是大恶人,绝不是善知识,是恶人,这些行为都是犯戒行为。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