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护口业,持戒有功
---换个角度谈“话到嘴边留三分”
言语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需要善加珍惜和保护。不可忘乎所以,随意滥用。因为这个礼物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时候,它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懂得善护口业的人,来生不会丧失言语能力。
在我们这个星球,在六道之中,乃至于虚空法界,失去语言能力的众生何其多!谁敢说他们曾经没有语言能力?谁又能保证自己在来世,依然还能拥有说话能力?因果定律告诉人们,得人身都需要修积累劫的五戒十善。一切都依赖自己累积的强大业力做牵引,并不是自己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得了的。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自身造作是一切转化的根本因缘。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个甚深的道理。特别是在末法时代,不懂得护持自己口舌的人比比皆是。我们一定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长嘴就是说话的,嘴长在我身上,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无可辩驳。但也只能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言语可以救人,同时也能伤人。可以成就人,也能毁灭人。就好象宝剑在手,如果以为想杀谁就杀谁,想砍谁就砍谁。结果只有自寻其祸,自断生路而已。
因为万事都有规矩,更有因果。言语也不例外。没有智慧的言语,除了废话,就是假话、空话、大话。对人谈不上有什么真实利益,好处,说之何益?如果是信口开河,黑白颠倒,乃至于恶语中伤,那不仅会使语言的副作用无限放大,而且会造作无量无边的口业。最终使其语言功能完全失去。
《佛说三世因果经》上云: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可见恶毒的言语是直接导致言语能力丧失的主因。虽说恶口骂双亲罪恶最大,实际上,对任何人的语言伤害,罪责都不会太轻。所谓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过是无知的表现。由于用言语互相攻击,受伤的绝不止是一方。所以故做潇洒,只是一种心理预期,真正的便宜是沾不到的。
为什么话到嘴边要留三分?因为凡夫俗子心中有严重的“我执”在其中。所以言语之中就有我见。我见之辞虚妄的成分非常大。大家一定在电视上看过“传话”游戏。同样一句话,传到第十个人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洋相百出了。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我”,无法做到忘我,无我。也无法破除我见
。所以每经过一个人的口,原话就会被传话人有所发挥。原意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传的人越多,虚妄的成分就越大。直至颠倒歪曲,风马牛不相及。故有人感叹道:钱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误解我们意思的人有多少,我们被错怪、冤枉的事情有多少?同样道理,我们误会、冤枉别人的时候也一定不在少数。虽然我们不全是故意的。但我们所受到的伤害和对别人产生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普通人没有悟道,没有神通,根本没有能力洞察事实真相,也无法克服严重的我执。但每天与人交流,又不能不说话,所以才要话到嘴边留三分。需要特别谨慎小心。弄不好,就会伤害别人,可我们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与他人的成见、隔阂甚至于仇恨就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
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言语之中难免有意无意会夹杂我执在其中。言多必有失。话说得多了,话引话,话跟话,越引越跟越多。特别是在两个人争吵的时候,言辞几乎都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随口说出来的虚妄之辞。杀伤力和持续时间也特别长。以至于两个本来很熟悉的人,由于言语不慎,互相之间一时竟会行同陌路,势若仇敌。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古来圣贤特别重视言语在修行之中的重要性。孔子施教的四大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而在四科中,言语被看得很重。因为它是判断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佛教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说十善业道经》云:“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佛殊胜的梵音(圆音、圆满音),就是从不恶口来的。
作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悟道之前,一方面需要不断从圣贤的教诲中获取智慧,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有警觉之心。话到嘴边留三分,给自己,也给别人留有余地。因为这是减少误会、伤害和相互仇怨的有效办法。如果遇到心里没有十分的把握,又非说不可的情况,那就好话多说。当然不是妄语、两舌、绮语。
因为凡人绝对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日常言谈中,以平常心处之。赞叹、奉承之语,一笑置之。秽言、恶语,也别当真。因为这些大都是妄语,不实之辞。这是人人每天都会犯的错误。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接受它们,我们的心灵就会真的被污染。要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终归成不了真。身心清净、自在的美好境界,是从断绝一切污染开始的。
生活中说话有度,言语得体的人,一定是人缘最好的人。人生在世,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善缘充满的氛围中,不也是一种乐趣吗?这正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功劳。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