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世间一切事业,都需要毅力,才能渡过种种难关,不折不桡,以底于成
佛教不叫毅力而叫忍。忍的意义更为圆满。不但逢到逆境要忍耐,使意志不被动摇,就是逢到顺境,如受人颂扬恭敬等,也要忍住,不起好名心,要看得像恭维别人一样,直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不能动的境界,这才是修养功夫到家了。佛教中对忍字分析得很细,有各种的忍,如戒忍、定忍、无相忍、无生忍等,名相繁剧,兹不缕述。菩萨修六波罗蜜,以忍辱为第三波罗蜜,以此对治我慢。可见佛教对於忍的功夫看得极端重要。我们既是凡夫,我执未除,自然有我慢,往往才学越好,慢见愈深。不信,请留心任何会议席上,为某案发生争辩时,辩才越好的人,越不服输,对方如果也不示弱,往往会动起火来,把争辩题目移到了私人身上。有佛教修养的人便决不如此,纵然到了为法忘身的关头,也要自己观照,不使慢见增长,更不能发嗔心,去攻击别人。有了忍力,才能度过种种难关,度过名利关,不被欲念牵引,然后所办的事业能顺利的发展。(信息来源:摘自《佛教科学观》)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