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千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即是出自《心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既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它和《金刚经》一样,在教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大般若经》由唐玄奘翻译,为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幻有,指的是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观照,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并且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为主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寺庙的早晚课诵本中都有其编录,将它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最早是由后秦著名法师、译经家鳩摩罗什法师传入汉地的,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流传最广的汉译本则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史上的《心经》汉译本共有十一种,重要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略本外,还有五个广本,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再一一赘述。
《心经》虽然字数很少,内容却很深刻,道理很透彻。要把《心经》学透彻,是我们每个学佛人天天要训练、天天要思考、天天要体会、天天要观照的中心内容。
可以这样说,佛教是透彻、完整、精辟地揭示宇宙生命的真相和奥秘的教育。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般若智慧。佛教的核心,就是讲人生的大智慧,而《般若心经》就是讲人生的大智慧。佛法的大智慧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来处理内心的烦恼、生命深处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开发每个人生命深处的潜在能量。这个潜在的能量就是大智慧,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心经》这本仅有268字的无上宝典,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大智慧。可以说是建筑人类精神堡垒的上好原料,是发掘人生真谛的利器;亦是度生死海,登涅槃岸的导航。经言:“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欲想度一切苦厄,出三界,了生死,固然要受持读诵此经;欲想成就佛果菩提,证究竟涅槃,更要研究受持此经。
《心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有时时以甚深的般若进行观照,才能见到我们身心世界五蕴皆空所显示的真理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