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解为道根
你读了很多佛经,了解很多名相,像五蕴、十八处、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四圣谛等等很多名相,单单背那些个名相可以吗?不行!那些名相只是把你内心的世界、修行的方法,断烦恼的方法告诉你,你光背这么多的名相,却没有经过深思,没有透过内心的观察,那么这些名相很快的就会忘掉,而且不能产生净化身心的作用
(二)当依了义法
殊胜的理解很重要,五根五力有欲、胜解、念、定、慧五项目,可见你的道根里面就有胜解这一项,透过深思熟虑、如理思惟以后,对你的身心行为产生净化作用,这样叫做思所成慧。如理思惟要根据什么?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佛陀所说的经,有了义的、也有不了义的。所谓不了义的,比如善恶因果业报、人死了灵魂投胎转世,世间人这么说,佛陀也随顺众生这么说,为什么呢?众生根基太差,对诸法的实相不容易接受、不容易深入,佛陀只好随顺世间说我们有灵魂、我们有精神、我们为什么会去投胎转世。如果我们作恶就会受报应,会堕恶道受苦,这叫不了义说。因为众生的根基太钝,佛陀没有办法跟他讲无我又能轮回的道理,他不相信,所以佛陀就用方便说,说有我:有我受生死、有我受轮回、有我去解脱,这叫不了义说。
了义佛经说无我、空、缘起,在印度的话,龙树菩萨根据无尽义经及般若经,专门讲空、无我、缘起,究竟深入了义经,藉以判断某部经是丁义还是不了义。像无著唯识思想系统就不同,所依的经也不同,所以他们对空的定义就不究竟不圆满不了义,他们要建立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有,遍计所执性是无,用这样来建立一个学说,根据它再建立生死轮回及解脱观,他们的了义不了义,跟中观的思想就大不相同。当然各有各的特色,我们不可妄下定论批判其对错,但是我们可以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的佛法去作抉择。(信息来源:摘自《菩萨学处》)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久久金刚经网